教考衔接单元作文|必修下第七单元作文指导: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发布时间:2024-11-19 21:09  浏览量:13

翰墨飘香也儒雅 字节跳动亦知性

——必修下第七单元作文1“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单元学习任务 作文母题1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教材母题】

四 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审题立意】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指出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两种阅读倾向: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和电子阅读。对此,第二句话提出两种态度:有人认为“读屏”是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

可见,材料是引导考生思考电子阅读和纸质传统阅读是“相辅相成”还是“有冲突”的问题。纸质阅读符合人们长期以来的阅读习惯,系统、深刻,受到相当比例的成年国民的青睐。但电子阅读具有低碳、环保、储量丰富、便于携带、阅读方便等优点,方便快捷,能使人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纸质书不会在网络的冲击下消失,而是会与电子书共同构起阅读的天下。那么,读书是人的天性追求,要不要仪式感?如何让读书人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屏”阅读与“平”阅读到底要不要平分秋色?材料给出的讨论空间很开阔。考生只要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围绕“读屏读书”的话题展开讨论,均符合题意。

从“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以屏观世,以书修心。首先从当下电子阅读越来越普遍说起,引出电子阅读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提取电子阅读的合理性,然后从电子阅读可能带来的“害处”,提醒人们不能只使用电子阅读这一方式;然后分析纸质阅读的利弊,交代它有诸多“利处”,在当下依然是许多人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后将二者的合理性整合到第三种态度“共存融合”上,让读书和读屏的合理性均成为“共存融合”。写作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也可以在兼顾二者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重点来谈论。如在认可屏读的基础上,更倾向于纸质阅读;或者认可纸质阅读基础上,更侧重于屏读。注意,为了显示评论观点的客观公正,尽量避免观点偏激,如只认可屏读,对纸质阅读一概反对,反之亦然。这种偏激化、非A即B、非黑即白的观点,通常会降低作文立意得分。

【观点参考】

到底是纸质阅读好还是电子阅读好?

我们身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透过屏幕,我们就能获取大量信息,原来厚厚的书籍,也只需要轻轻滑动屏幕就能完成。

由于电子阅读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接触电子阅读,而与此同时,教育界对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阅读研究专家曼根认为电子阅读主要是浅层阅读。

若长期只进行浅层阅读,那么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因为我们不再进行深度阅读,不再会带着批判性的精神去思考文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我们从不反思书中的内容时,社会将变得难以进步。

研究者贾布近期在《科学美国人》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了4点纸质阅读比电子阅读更有优势的原因:

1.与纸质阅读相比,电子阅读时更难记忆内容,且需要更高水平的脑力支持。

2.电子阅读时阅读长篇幅的内容会更加困难,电子阅读会微妙地抑制理解能力。

3.纸质阅读带给人的触觉体验是电子阅读不具备的,而这种触觉体验有助于平静内心。

4.人们在进行电子阅读时,内心比纸质阅读时浮躁些。

但电子阅读真的一无是处吗?事实并非如此。

电子阅读不受时空限制,你可以随时随地搜索你想查看的内容,短时间内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你无需带着笨重的书籍再经历细致地翻阅,一方小小的屏幕就能让世界成为你的书房。

另外,电子阅读具备多媒体功能,还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电子阅读相比纸质阅读而言,无疑是更经济与便捷的选择,它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

那到底是电子阅读好还是纸质阅读好?其实这并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题目,我们应该从二者中去寻找一个平衡。

人类经历数千万年的演变,才发展出现在的阅读模式,人类总是在调整自己的身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现在,我们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阅读日趋数字化,我们就得改造自我,去适应电子阅读。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适应阅读数字化的趋势呢?

1培养使用各种媒介的思维习惯

家长可以安排不同比例的文本类型,鼓励孩子在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中切换,让孩子不论在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时都能进行深度阅读的技能,培养孩子使用各种阅读媒介的思维习惯。

2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媒介

让孩子学会根据阅读目的去选择正确的阅读媒介。当孩子只需要了解文章主要信息时,可以选择阅读效率更高的电子阅读。当孩子需要深入思考分析文章内容时,就可以建议孩子选择纸质阅读。

3开展亲子纸质阅读活动

从共读纸质文本入手,从小培养孩子对于阅读时思考文本内容的技能与习惯,像是一起读绘本、故事书、科普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4将电子阅读时无关的内容关闭

当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自制力时,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排除电子阅读时其他的无关干扰,比如关闭与阅读无关的APP及各种弹窗广告,让孩子能够更专注于阅读。

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其实相比阅读的媒介,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良好的阅读思维与习惯,对于阅读保持批判性的态度。

【精彩标题】

力透纸背,照亮深度之路

左纸右屏,“破镜”能圆

传统阅读散书香,电子阅读亦发光

咬定读书不放松,立根应在墨香中

读书应有道,纸质沁人心

纸张与屏幕共谱文化之春

借屏幕游目骋怀,以书香润泽心灵

拒绝碎片化鱼饵,静享纸质书甘香

读屏快闪破万卷,书卷细品嗅墨香

求知无固法,心存书则存

浅海无大鱼,深渊有龙灵

【范文荐读1】观点:纸质+屏读

荧屏里观世界,书卷中阅人心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翻新生活,阅读方式随着电子书的出现悄然变化“选择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成了人们的热议话题。众议倾向于单一的方式阅读,我认为将二者结合才是最佳选择。书香弥漫虚实,融合相得益彰。

纸质阅读带给读者温度与深度。纸质阅读有电子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香奈儿公司有口号:“潮流易逝,风格永存”。纸质阅读能穿越唐宋,流传古今,经典用纸质更能不朽,比起虚拟世界的电子阅读,纸阅可摸、可触、可闻,手指抚过书页,如穿越千古文化的河流,可感的纸质阅读给人温暖,让人读书香满手,大文豪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坚持用笔写稿,是对文化的敬畏,这样才能在文章中融入我的思考。”可见纸质阅读有屏幕阅读无可比拟的深度。

其次,纸质阅读能使我们更加专注。它仿佛是喧器世界中的一片极乐净土,让我们得以陶冶情操,沉淀灵魂。据调查大多人养成了纸质阅读习惯的人会空出特定时间,并倾向于“章节性"阅读;而当开始阅读时,便会静心于文字和书籍本身,这是一份快节奏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专注。

然纸质阅读亦有其缺点,如不方便携带,大量印刷会破坏环境等,电子阅读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弥补。

电子阅读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实则并非完全如此。电子阅读信息量大,覆盖内容广,我们很快便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并且电子书便于携带,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阅读。

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为环保,据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印刷的大量纸质书需要消耗上万吨木材,这对环境而言无疑是一场破坏。而电子书作为虚拟世界的产物便能直接通过网络与读者取得联系,避免了环境污染,绿色而环保。《管子》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人们越来越能接受电子阅读的方式,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轻点荧屏观世界,漫翻书卷阅人心”何不将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的优点,通过融合相得益彰,让书香随时随地伴随我们成长。

【范文荐读2】观点:侧重纸质阅读

纸虽短,却承载起时光

屏幕无边,却束缚了时光;纸张虽短,却承载起无限的时光。翻开书页,书香扑鼻,新世界的大门也在眼前展开。

时代飞速发展,阅读的方式也不断丰富,以显示屏为主的电子阅读逐渐成为潮流,但二者相比,我更喜爱传统的纸质阅读。

电子阅读有利有弊,确实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子阅读具有便捷性与全面性,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它携带便利,使用便利,将数万本书籍浓缩于方寸之地。所含书籍种类丰富,加之电子检索的存在,让使用者在短短的一刹间,便可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可谓是十分便利。同时,在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辅助下,人们总能找到“对自己胃口”的书。

但电子阅读的弊端同样让人不容忽视:一是碎片化,网络时代,谁更能抓住用户的眼球,即为胜者;由此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推送给读者的信息,主要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需要,那么,这样的阅读如同囫囵吞枣,食之而无味,不咀嚼而下咽,“吃不透”书的本质。二是伤眼,屏幕的光线,尤其是蓝光,对眼的伤害尤其之大。所以,电子阅读有利有弊,我们可以取其长避其短。

我喜爱纸质阅读,打开书,传来的不仅是墨香,更是每一本书所拥有的独特墨香,:《红楼梦》中馥郁的花香,《水浒传》的酒肉混合之气,《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全球通史》则更有历史变化,时代变迁的沧桑之感。每一种风格都是一味气息,在阅读中沁人心脾。有人说:“纸质书本太重了,不易携带。”我要说:“略重的书籍,让人拿着有分量,让读者感到安心。”也有人说:“纸质书籍,每一本所囊括的内容太少。”我要说:“不呈现过多的内容,恰似文学作品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还有人说:“纸质书籍大多要花钱,不如网上的免费作品好。”我要说:“正是因为要花钱,人们才会想要去发掘它的价值,才会用心细读,读后珍藏。网上的免费的书反而不会让人们珍惜。即使传统纸质阅读的使用率会有所下降,但它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阅读经典时,面对汹涌的科技潮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愿意沉醉在纸质书籍的古典式阅读之中。

【教考衔接1】

作文母题改编(辩论稿) 纸质阅读VS电子阅读

【辩题】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

【文题展示】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倾向于电子阅读。

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应当提倡纸质阅读;有人则认为,电子阅读更能适应时代需求;还有人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同学们分别为不同队伍的辩论方,展开对《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这一题目的辩论。其中甲方支持纸质阅读,乙方支持电子阅读,丙方支持纸质与电子阅读共存互融。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如上。这道作文题目要注意辩论稿的写法,考生要选取一个观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完成自己的观点论述。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

(一)标题

可点明辩论稿的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最好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

(二)正文

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1、开头应接触辩论题目,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你要讲的东西,当然也应使开头有点技巧, 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

2、主体是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点头赞同。

3、结尾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辩论稿(一辩)写作格式:

(一)开头

1、题目

2、称呼(顶格)。

3、问好( “大家好”空两格)

4、点出辩题与立场:如:“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方所持观点是……”“今天我们探讨的是……问题,我方坚持认为……”

(二)讲出定义,说明观点:

开宗明义,……(辩题的意思)下面我方将从...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其次……

就辩论词来说,内容不固定,但主要包括提出己方观点;对观点进行阐释;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好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结论。

(三)结尾: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荐读1】甲方辩论

书香有墨色,纸笔载乾坤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

我方认为,当今社会更应提倡纸质阅读。

纸质阅读是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区别于电子阅读。它不要求读者使用电子阅读设备或者连接网络,具有便捷性、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

纸质阅读具有多种独特优势。

首先,纸质阅读能让人们更为专注。许多人会说,专注与否在于个人自律能力。但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来说,纸质阅读具有高沉浸和弱干扰的优势。

相反,电子阅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屏幕弹窗、广告、消息通知等,这些都会转移人们在文字上的注意力。

因此,纸质阅读更加纯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干扰,也更适宜深度阅读。而电子阅读明显被“碎片化”了。

其次,纸质阅读的质量往往更高。保障阅读效果的根本在于阅读内容。我们进行纸质阅读常常会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选择内容,电子阅读却常常会被推荐榜单“带偏”,因为推荐榜单容易产生一种信息“茧房效应”。

网络平台通常会根据我们的搜索引擎数据,来推送我们偏好的内容,这便很容易在无形中限制了我们的阅读广度。

而且推荐榜单里的书目良莠不齐,对于一些尚不具备筛选和辨别能力的读者来说,阅读环境也常常弊大于利,比如不少平台专门为了言情小说而设,在这种平台上自然很难搜索到我们需要的高质量书目,容易使一些读者误入“歧途”。

可能有人会说,纸质书籍难道就没有劣质书籍了吗?相较而言,纸质书籍的出版门槛高,审核要求更高。

我们接受信息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靠的正是思维过程,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才是阅读的目的。电子书籍的随时可调用性,助长了人们的依赖和惰性。

在进行电子阅读时,大家通常习惯于大致性的浏览,而不是长时记忆;习惯于临时性的搜索,而不是深入分析……习惯于电子阅读的快速浏览,会让人很难通过思考去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也就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人的思想会变得狭隘,也会变得“不喜欢复杂思考”。

电子阅读还有许多缺陷与不足。比如盗版电子书籍成本低、代价小,不正当内容的电子书籍比比皆是;比如随着软件的迭代更新、不兼容等原因,可能导致电子书籍的迁移和保存率低,等等。

因此,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更需要纸质阅读来让灵魂得到慰藉。

捧一本好书,去感受仓颉创造的文字的温度,感受透过薄纸传达的丝丝温柔吧,愿我们能在那一缕缕墨香中,学会“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知识的厚重。

谢谢大家。

【范文荐读2】乙方辩论

新瓶装旧酒,瓶新酒更纯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刚才辩友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但他们对电子阅读的认知明显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而电子阅读则等同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我方认为,电子阅读碎片化的是时间而非内容。

我们在辩论中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传统和电子阅读在媒介上有所区别,但阅读的核心从未发生改变。我方认为,媒介的变更并不能够决定阅读质量,阅读的深度主要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深度。

甲方辩友举出了很多例子,尝试证明电子阅读弊大于利。

他们说电子书籍良莠不齐——但纸质书籍同样有好有坏;甲方提出,甄别电子书目需要花费时间——难道几千年的文明留传下来的纸质书籍会比起步才十几年的电子书目要少、不需要加以甄别筛选吗?

他们还指出,电子阅读需要阅读者具有媒介素养——但哪一种阅读方式不需要阅读者的媒介素养呢?

因此我认为,甲方论证的只是当代阅读存在的通病,并不能说明纸质阅读优于电子阅读。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方论点,那就是“新瓶装旧酒,瓶新酒更纯”。

通过形式的革新,可以使原有事物焕发新的生机。

故宫通过精美文创,拉近了人们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屠呦呦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青蒿素,令传统医学再焕生机;而以电子媒介展开的阅读,也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产物。

电子阅读既具备传统阅读的优点,又发展出与快节奏时代相契合的特点——快捷、易携带、交互性强,因此能焕发出更多阅读魅力。

最后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道辩论题真正在问我们什么?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的阅读媒介不断革新,从甲骨到竹简,到布帛,最后发展到纸张,我们为什么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

或许是因为我们拿到的第一张毕业证、我们寄出的第一份书信、我们递出的第一份简历,都是写在纸上的?纸曾伴随了多少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对纸产生了特殊感情。

但这道题实际是在问我们,当我们熟悉的事物将要往更好的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应当抱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是止步不前,还是将眷恋深藏在心中,继续向前?答案,不言自明。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回看过往曾做过的读书札记,会怀念那些点点滴滴的阅读足迹;就像我们拿起老化的、微温的阅读器时,捧起的或许也会是我们难以忘却的阅读记忆。我们会发现,老朋友,一直都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荐读3】丙方辩论

兼收并蓄,取其所长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我们见识到了对方辩友高超的辩论技巧与睿智敏捷的思维方式。但我方认为,甲、乙两方辩友的观点均过于片面化。

甲方倡议纸质阅读,却混淆了纸质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概念,始终无法将纸质阅读的优势与新时代读者的广泛需要相关联;

乙方提倡电子阅读,却过度理想化地认为,人人均有经济、技术条件使用电子阅读器,忽视了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更未考虑到单一的电子阅读对部分读者的专注力与视力健康等方面带来的危害。

枪弹炮火的攻击力远强于刀刃,可在近距离博弈中,战士们仍会挥舞起冷兵器,阅读也是同理。

双方辩手为“电子阅读与纸质图书阅读孰优孰劣”的话题发表了各自犀利的见解,却始终无法完全抹杀对方的存在。这种雄辩证明了两种阅读方式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选择的参考体系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需要泛读、浏览,广而取之,也需要精读、研读,深入钻研。“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有七成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书籍阅读”,这就意味着有另一部分读者偏爱电子阅读。

我方认为,任何方式的阅读都有助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自己最青睐的阅读方式,不应当偏激地否定他人认可的阅读方式。企图将自己的偏好凌驾于他人之上,誓要争出高低贵贱,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工作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如何选择最适于自己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也好,纸质阅读也罢,二者都是好方法,我们不应该将它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文化需要截然不同的媒介传播,不同媒介的侧重点不同,又会反过来影响信息与文化的传播。

同样的,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阅读方式的选择;纸质阅读会侧重深度,电子阅读会侧重广度,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在阅读内容上的收获。而两种阅读方式的共存融合,或将提升我们阅读的效果与愉悦程度。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认识两种阅读方式,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兼收并蓄,持之以恒。

存在即合理。我在此再次强调我方观点:不排斥紧跟时代脉搏的电子阅读,也不摒弃有着传统风韵的纸质阅读,二者相辅相成。

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更能激发出阅读的活力、共同构建新时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三篇文章都能站在各自的角度,态度客观冷静,语言表达各有各精彩。建议推崇纸质阅读的要突出强调阅读的记忆优势;支持电子阅读的除了反驳论证、类比论证、推理论证的运用之外,最好还有从电子图书的载容量、携带方便、适应快节奏生活等正面论证的部分。相对而言,辩证看待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角度,更符合当下人们对阅读方式差异兼容并包的立场态度。

【教考衔接2】

2024·重庆·二模电子阅读背景下的纸质阅读必要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屏幕上阅读,而非书本上,书本阅读甚至都已显得不自然。这种背景下,你认为书本阅读还重要吗?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于800字。

【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来深入理解这个作文题目的背景和要求。题目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在技术发展推动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的背景下,书本阅读是否仍然重要。这是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议题,需要我们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书本阅读的独特价值进行综合考虑。

一、理解题目背景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阅读、在线阅读、有声阅读等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书本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现象。

二、分析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我们思考书本阅读在当下是否仍然重要。这就涉及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阐述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可以从书本阅读的独特性(如深度思考、沉浸式体验、实体书本的触感等)来论述其重要性;我们也可以从技术发展带来的阅读习惯改变,分析这些改变是否完全取代了书本阅读的功能和价值;还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讨论书本阅读在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三、确定写作角度和立意

在确定了写作的主题后,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和立意来展开论述。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尽管阅读习惯在改变,但书本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立意,然后从书本阅读的深度、专注度、对眼睛的保护等方面来论述其重要性。或者,我们可以选择“书本阅读与电子阅读各有优势,应相互补充”作为立意,然后分析两种阅读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应如何合理利用两种阅读方式。

【参考立意】

1.何必书斋深埋首,随时趣读屏幕书。

2.屏幕冰冷难深入,墨香盎然读妙文。

3.电子书纸质书,都是书;浅阅读深阅读,都在读。

【范文荐读】

纸短情长,承载时光

在无边无际的屏幕海洋中,信息如潮水般涌动,却往往难以触及心灵的深处。而在那张张看似短小的纸片里,却悄然承载着无尽的时光与情感。每当我们翻开书页,那独特的墨香便扑鼻而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电子阅读,以其便捷和全面的特点,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它轻便易携,随时随地都能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且,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我们总能轻易找到那些与我们口味相符的书籍。

电子阅读,虽带来便捷之利,却亦潜藏弊端。其首要之弊,在于碎片化阅读。屏幕上信息如流水般滑过,我们仅得匆匆一瞥,难以静心深思,更遑论领悟书中之精髓。如此阅读,质量何在?与书籍的深度对话,亦成奢望。再者,电子阅读对眼睛的伤害亦不容忽视。长时间凝视屏幕,眼睛渐感疲惫、干涩,视力亦在悄然受损。尤其于暗夜或光线黯淡之处,屏幕之光芒更显刺眼,对眼之刺激倍增。此外,电子阅读更失却了纸质书籍之独特魅力。纸质书籍,每一页皆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纸张的质感亦在指尖流转。这种触感与气息,是我们与书籍建立情感纽带之重要方式。而电子阅读,却将这一切真实之感剥夺,使我们与书籍之间,仿佛隔了一层难以逾越的屏障。

相比之下,我更钟爱传统的纸质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独特的墨香便让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不同的书籍有着各自独特的气息:《红楼梦》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与那些鲜活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水浒传》里则散发着酒肉混合的江湖气,让人感受到那份豪情壮志与义薄云天;《骆驼祥子》则透露出浓郁的京味儿,让人仿佛能听到老北京的胡同里传来的叫卖声和车马喧嚣。

或许有人会说:“纸质书籍太重了,不方便携带。”但在我看来,那略显沉重的书籍恰恰给人一种踏实感。它仿佛在告诉我们:阅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领悟的。也有人会认为:“纸质书籍的内容有限,不如电子书籍全面。”然而,正是这种“留白”的艺术,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面对科技潮流的冲击,我依然坚守着纸质阅读这一方净土。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我深知,只有在那张张短小的纸片里,我才能真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阅读节奏和思考空间。而那些被纸张承载起的时光与情感,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