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衣呈现古典美学,“裲裆”时空穿越与马甲对话
发布时间:2024-10-30 01:09 浏览量:21
有没有一瞬间被古代服饰之美所震撼?又有哪些服饰风格延续至今?
1.古典之美:宫衣
故宫迎祥展览的宫衣,纹样、绣工精美,配色鲜艳、亮眼。
加官蟒,大红色的底,属于中国传统的红色,喜庆富贵的代表。
清宫大型仪式演出的时候,演员穿上隆重的红袍,扮演天官,向观众展示“天官赐福”条幅,象征吉祥寓意,也让整场仪式热闹起来。
服饰绣工高超,服装底部的纹样呈现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在现代灯光的照耀下,仍然生辉璀璨。
从配色上看,红色、金色的搭配,雍容华贵、大气隆重,非常具有大型仪式的气场。
这件蟒袍的颜色很高级。
湖蓝色的衣服上绣满纹样,花朵、祥云、大象,寓意吉祥、吉庆。
仔细看,大象纹样身上有很多细节。
有的象牙是黄色,有的是红色。有的身上披着布帛,呈现明亮的黄色,点缀彩色花朵,花朵又是两三种颜色融合。
衣服上的花朵配色饱和度高、颜色亮眼,红色、紫色、绿色,大片花朵呈现出渐变效果,足见绣工师傅注重细节、技艺高超。
细节里这么多元素搭配在一起,最终呈现的效果却不艳俗,不是“大杂烩”一般的粗放,反而在高级感的湖蓝色衣服上,构成和谐的图样,使得这件蟒袍既显得隆重,又不俗气。
这件宫衣,相比前两件重工刺绣的蟒袍,轻盈许多。上两件是隆重庄重,这件则看起来比较仙气飘逸。
淡黄色袖子上,花朵纹样呈渐变粉色,花朵并不紧凑,点点朵朵的分布,让蝴蝶图样更加灵动。
整件衣服三个层次很分明,中间浅色系做过度,提高了服饰色彩的协调性。
下裙部分,七彩条纹的图案有一种现代感。高饱和的原色与浅色系搭配起来,非常和谐。这样的配色,用在现代服饰上,也是挺时髦的。
而且配色里使用了黑色,相比前面吉庆的蟒袍,这样的黑色十分大胆,也让整件衣服有了厚重感,避免了头重脚轻的观感。
之前,觉得一些宫廷服饰,主打一个热闹,把吉祥寓意的纹样叠加使用。但仔细看了这几件服饰,意识到古代对于色彩和谐、纹样分配都十分考究。
《红楼梦》曾有一段描写绣娘技艺精湛与审美。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
可见,技艺精湛的绣娘,不单单工艺良好,艺术审美、自身修养水平都非常高,因此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绣品。
那么,能进入宫廷的服饰,更不用说了。
2.时空穿越:“裲裆”与马甲
古代内衣“裲裆”,演变为各种潮流“坎肩”“马甲”。
有说“裲裆”由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
《释名·释衣服》记载:“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因以名之也。”
从图片就能看出,一开始这种款式接近我们现代的“小背心”。
“裲裆”两边没有袖子,由两片衣襟前后联结而成,两汉时期,女子多将这种服饰穿在里面,随着不断改进和美化,发展成为外穿的“坎肩”。
南北朝时,裲裆改进为可以外穿,花样也多起来。因此,有认为,咱们现在坎肩、马甲的源头样式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裲裆。
魏晋墓砖壁画《采桑图》上,小孩子穿着裲裆、短裤,光着脚丫的样子非常活泼。
甘肃花海毕家滩26号墓中出土的绯罗绣裲裆,看上去就已经非常精致了。
据考古,这上面有“圆形云母晶片”,使用了“锁线绣法”。现在想来,当年应该非常亮丽的话,有光的地方,点缀的云母晶片亮晶晶,很灵动精致的样子。
裲裆样式还可以做成铠甲,用金属片链接起来,在冷兵器时代可以保护武士。隋唐时期,裲裆款式用在朝服身上。清代的马褂等款式,也能看到裲裆的影子。
便捷、实用,为裲裆的发展奠定基础。
经过不断改革和人们的创新,“裲裆”款式不断焕发新的样式和纹样,不同时代功能也不同。
从被博物馆的宫衣展示所震撼,到古今服饰的穿梭时空般的对话与碰撞,中国服饰美学一直在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