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古今·秘境绥阳|双河洞:“我的秘密还在生长”

发布时间:2024-10-28 16:34  浏览量:21

近日,贵州绥阳双河洞第23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活动落下帷幕,此次科考,来自中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各国洞穴科学考察专家深入双河洞神秘的地下世界,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双河洞的“秘密”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

2024年联合科考成果显示,目前双河洞共有115个洞口相连通,长度刷新至437.1公里,纵深维持在912米,仍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此外,自第22次双河洞国际洞穴科学考察结束到第23次双河洞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期间,双河洞古生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陆续在双河溶洞群的根洞、金竹林湾风洞、陈华塘水洞和大路坎消坑等共计新发现大熊猫个体化石6具(其中:本次科考期间新发现大熊猫个体化石2具),发现中华鬣羚、苏门答腊犀等大量有蹄类动物化石材料,这些探索与发现为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么多年,专家们在科考中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在洞穴的长度延伸、洞穴深度的研究、地质背景、沉积物、文化、古生物化石、亚化石的研究上也取得非常多的成就,绥阳县启动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工作,我们团队是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技术支撑团队,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考察的工作,通过研究发现贵州绥阳双河洞申报世界遗产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双河洞是世界上最长的、规模最大的、也是深度最深的白云岩洞穴系统,而在这种相对难溶的白云岩上面,却发育了那么大的洞穴系统,足以证明双河洞的科学价值。”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技术团队核心成员肖时珍侃侃谈道,“在2021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经发布了一个关于全球世界遗产申报潜力区,提出在全球的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有一个空白是白云岩发育较好的洞穴,双河洞就非常有潜力去填补这个空白,还有洞内保存着很多大熊猫、剑齿象这样一些动物骨骼,它也记录了环境演化的阶段和历史,而且贵州绥阳双河洞有很大潜力能够满足世界遗产的美学评价标准,它的美学价值非常卓越,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漂亮的石膏沉积物和天青石,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所以我觉得双河洞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可谓是一件‘瑰宝’。”联合科考团队对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技术团队关于双河洞的世界遗产价值阐释表示赞同,认为双河洞的确具有很高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有潜力满足世界遗产评价标准(vii):具有极好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和世界遗产标准(viii):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双河洞洞穴系统展现了系统、完整、典型、罕见的超大型白云岩洞穴系统,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洞穴发育的突出例证,展现了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喀斯特地表和地下协同演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全球性意义,值得持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及全球对比研究。

目前,绥阳县正在同步开展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其独特的资源也将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河洞的发展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科普研学、飞拉达体验,未来的话还可以再进一步地深化研学内容,提升双河洞的科学性、趣味性,让来研学的孩子不只是看到洞穴,还要理解里面的内涵,以深层次的、科学性的内容打造更高质量的科普研学的课程,让孩子们既能够玩得开心又能够学到知识,激发他们科学探索欲、求知欲,带动他们未来去从事更多的一些科学研究,激发他们内心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一种保护意识。”肖时珍说道。

绥阳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鬼斧神工的旅游资源,孕育了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下一步,绥阳县将紧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定位,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在保护中持续推进双河洞的建设和发展,有力推动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持续推进以双河溶洞为核心IP的“十二背后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圈建设,着力构建“一环两核三极”旅游区域布局,全力打造“北纬28°的翡翠”世界级旅游景区。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彭坤煜

全媒记者:郑孟庭 王泽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