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现在”继往开来
发布时间:2024-10-28 10:06 浏览量:34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写道:将来是现在的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处理好“现在”和“将来”的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中引用了鲁迅《论“第三种人”》中的相关内容,提到了对待“现在”和“将来”的态度,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关系。鲁迅的话肯定了“现在有意义”,认为事物“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也就是说,做好现在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或者说现在是未来的基础。现在的努力拼搏,才能换取未来的美好结果。想要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就必须立足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然而生活中也存在着有些事情只有等到“将来”,才能发现其“现在”存在的意义,考生写作时要注意辩证思考。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当下,更要着眼未来。由此可见,材料意在号召青年一代要扎根现实,树立理想,为未来而奋斗。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主题“现在与未来”。我们要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在决定未来,现在的努力、付出、奋斗会决定未来的样子,现在的积累、充实会决定未来的样子。所以要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怎么做好当下,迎接未来?材料给出了暗示:把一切献给现在,不要懈怠、不要懒惰,在做好当下的同时谋划好未来。
写作主题“现在与未来”具有辩证关系。如要想有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做好当下,在现在做好规划;未来是现在的引领,现在是通往未来的途径;还可以思考整个人类如何“面向未来”,现在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与国之间要以包容的心态弥合分歧,求同存异,这样世界才有美好未来等。写作时阐述好现在对于未来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个人到国家,也可以以历史证明,总之,要体现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及写作的层次性。【参考立意】1.把握现在,赢得未来。2.着眼“将来”,不拘“现在”。3.用当下的奋斗,赢得美好的未来【考场佳作】“现在”继往开来现在是一曲正进行的交响乐,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未来犹如一盏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给我们力量与信念。鲁迅曾说:“将来是现在的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让我们把握“现在”,既往开来。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封锁的国门,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地践踏在祖国的土地上,当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困扰着广大人民,“五四”青年走上街头振臂高呼,为国家为人民奔走;为民众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奔波在兰考每一寸土地上,只为兰考人民能解决温饱问题;选择专业的钱长伟,以国家的需要为专业,用60多年的报国之情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回首历史的长河,那些矢志不渝的奋斗者,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从何而来,该去向何处。他们的“现在”为未来奠基,我们的“现在”同样为“未来”奠基。我们要传承前人的荣光,续写未来的光辉,做好现在,必将活成他们之愿,完成他们未完成之诗篇。加缪曾言:“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的手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我辈青年必当责任与使命同在,初心与坚守常存,做不负时代的逐梦人。致力于石墨烯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不留恋异乡的繁花似锦,拒绝美国邀请,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效力;从无声里突围,打破自身的缺陷,江梦南把握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考入了无数人梦想以求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只身投入脱贫攻坚的最前线,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吾辈青年,当追随榜样脚步,把握现在,奋斗当下,为第二个百年添砖加瓦。以未来为动力,不负未来的伟大梦想。展望未来,党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已彻底完成,第二个百年计划已成胜利果实,社会主义建设大跨步迈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盛世已构建而成……怎么不让人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正是我们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景,才有了不断前行的明确目标,才有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这条康庄的未来大道,我们既已得看到终点,何不加快脚步,再快一点驶达?时代青年当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让未来得益于现在的耕耘,让未来成为已来。“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过去与未来成为光影的交叠,我们铭记着过去的美好,向往着美丽的未知,让现在地努力点亮过去,照亮未来。【写作借鉴】1.结构清晰:引入:以生动的比喻(交响乐和灯塔)引入主题,引起读者兴趣。正文:采用“以史为诫”、“奋斗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并列段落,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结尾:总结全文,引用名言,强调现在与未来的紧密联系。2.内容选择:选材具有代表性:作者选择了五四运动、焦裕禄、曹原、江梦南等历史和现代人物的事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古今结合:将历史事件与当代人物事迹相结合,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进步。3.语言表达: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既有节奏感又富有表现力。引用恰当:引用鲁迅、加缪等名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4.主题深化:强调“现在”的重要性:通过阐述“现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强调了把握“现在”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不忘提醒读者珍惜当下,为未来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5.情感表达:文章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的奋斗事迹,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