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方,这个民族时尚品牌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25 14:58  浏览量:21

转自:正和岛

作 者:十一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嘉兴,这座秀美的水乡之城,一提起它,大家会想到其辖区的乌镇和西塘。不为人知的是,这里还藏着一家值得细细探究的时尚企业——雅莹集团。

一走进雅莹集团本部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处花木茂盛,充满着艺术、人文、时尚气息的江南合院。

雅莹的2024秋冬时尚节就在这里举办,许多观众身穿国风服饰,也有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女性。

这场时尚节的主题为“風”,包括“我从东方来”艺术展、“国风”论坛以及EP YAYING雅莹2024秋冬发布秀三大活动,意在用艺术、文化、时尚等形式,将来自东方的大国之风,和充满力量、蓬勃向上的优雅之风带入现代视野。

作为一家创业36年的民族时尚企业,和大多跟随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中国品牌相似,雅莹从生产加工服装起步,先后经历了两代人的创业。

发展到今天,雅莹已成为一家拥有近5000名员工、近800家门店、足迹遍布全球210多个城市的现代时尚集团,旗下拥有时尚主品牌EP YAYING雅莹、多品类生活方式集合店DAYA+大雅家等多个品牌。

这样一家企业,它来自于哪里?在当下又是如何用行动去实践初心?未来又将去向何方?笔者将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这样一家特别的企业分享与你。

坚守初心,雅莹36载的变与不变

衣食住行,“衣”为首,跟随时代的变迁,国民的物质生活尤其是衣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满足穿着的基本功能需求,逐渐发展为体现自身美、气质、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载体。

1979年,雅莹创始人、曾是一名丝厂厂医的张宝荣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参与筹建了当地第一家乡办集体服装企业,并出任厂长。1988年,张宝荣以18台家用缝纫机、34名员工,承包经营了洛东红政服装厂。

到了90年代初,张宝荣之子、现任雅莹集团董事长张华明和妻子前往北京开拓市场。当时江浙一带的丝绸很有名,但大都用于出口。

如何让中国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好材料呢?

于是张华明将优质杭嘉湖真丝材料制成的女装,主动投放国内市场,很快便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也由此打开了北京市场。

1995年,张华明在正式接手企业之前,认真思考并明确了企业未来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的想法。他在北京注册了“雅莹”商标,专注于“用好材料做好衣服,为女性顾客带去美”。这成了雅莹后来一直坚守的初心。

在张华明看来:雅,是《诗经》中大雅之雅,雅代表了正,美丽、美好;莹,象征一种向上的生命力,清莹透澈,自然纯真。世间所有美好之意,都在这二字之中。雅莹也一直致力于这份关于“美”的事业。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一直在变,雅莹一方面始终坚持美丽初心,同时也跟随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深研和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再表达,由此,也不断赋予“雅莹”更丰富的意涵。

以这次的秋冬时尚节为例,雅莹董事长张华明提到:“雅莹以中华文化为深厚底蕴,聚焦国之匠心与非遗技艺,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塑造‘大雅’风范,同时以当代的时尚视角和生活态度,创造了多元而活力四射的‘小雅’风采。”

千年大国之风,

雅莹于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本次雅莹时尚节的主题“風”,亦是来源于《诗经》。

“风”是《诗经》的主体,是距今几千年前遥远先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和浪漫的追求。早在那时,泱泱华夏的大国之风就已吹遍这片土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成为国民优雅生活和文化自信的源头。

岁月流转,千年之后,我们历经欧美风、日韩风等各种风向的变换,如今风再起东方,浸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华文化与当代精神势不可挡的融合和表达下,再一次让我们回溯自己的来处,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从服装(汉服)、文旅(西安大唐不夜城)、舞蹈(《只此青绿》),到戏剧(《新龙门客栈》)、游戏(《黑神话:悟空》)、茶饮(霸王茶姬)……

它是风雅、风尚和风范,是趋势、方向和势能,它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流动的、是磅礴的。

作为一家民族时尚企业,雅莹的时尚节,恰恰是风的承载,风的指向,风的诠释。

具体而言,这次时尚节雅莹通过艺术之风、文化之风和时尚之风来寻根中华之美,在千年历史中发展、继承、创新雅莹之国风,探索当代时尚行业的文化自信之路。

在艺术方面,雅莹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从东方来”的艺术展,邀请了12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探索时尚与艺术的跨界融合。

我们总提倡创新,创新从何而来?雅莹的艺术展告诉我们,是不同思想背景、不同生活体验的艺术家或设计师,有了灵魂的碰撞,有了思想的交流,才有了创新的可能性。雅莹的艺术展,正是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实现创意的共享,来链接雅莹、艺术与生活。

此外,雅莹的“国风”论坛也汇集了不同文化领域的嘉宾,有丝绸方面的教授、空间设计师、昆曲艺术家、超模等等,他们用各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什么是国风。

在服饰、建筑、戏曲等不同方面,中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在当下,每一个领域都值得我们用现代精神重新审视一遍,重新表达一遍。

而这种再创造,不是简单的视觉借用,不是古今元素的简单重组,而是要从人出发——古人是如何想的,现代人又需要什么?能够穿越时空、让人们共同感到快乐和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最后是雅莹以“风”为主题的时装发布秀。如果说艺术展和国风论坛是其对思想的探索,那么这场秀则是雅莹在时尚方面,对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继承、发展、创新的匠心行动。

比如由23位苗族绣娘历时40天,运用了平绣、挑花、堆绣等12种苗族刺绣技法,联合苗族植物染织非遗大师,精心打造而成的“龙鱼蝶通天纹”主题系列;以及各种适用于女性日常生活的国风外套、大衣和裙装,甚至时尚户外系列……

这是将国风延伸为“雅莹之国风”的现实表达,也是雅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致敬,和一次链接古与今、理念与设计的创新演绎。

一个民族时尚品牌的初心与实践

一切表象皆有根源,打造这场盛大时尚节背后的雅莹,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它又是如何具体来实践自己的初心和理念的?如果用3个词来概括,或许是具体可见的美、一个共创的生态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

1、具体可见的美

在雅莹有个独特的现象,你在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看不到企业文化的标语。因为这家企业的理念,已经融入到了现实中的每个细节。雅莹的初心是为顾客带去美,而这种美的来源就是具体可见的。

就拿文章开头提到的江南合院来说,那是雅莹集团的本部,也是它的时尚艺术中心。这里与现代的企业办公空间完全不同,本质是一个美学空间。

弧线形的屋面将整个建筑体连接在一起,构成极具美感的中式庭院风格。

院中种有四时树,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粉樱、香樟、金桂、雅梅),让院落“四季皆有景”。中央水池中游动的鱼群,又给静谧雅致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灵动与生机。

院中的花、草、树、木、中央水池、建筑、天空、人影随着时间和光影的变化,又会呈现出不同的构图之美。

走到室内,强烈的东方之美又扑面而来,比如在核心接待区,茶、丝绸、瓷器、刺绣、古籍相互映衬,文化与美学交融。

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自然和人文浑然天成,美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雅莹来说,美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贴标语。美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美就在目光所及的光影明暗、色彩线条、书画典籍中,也在茶香、布料给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中。

通过对这种东方建筑之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的感悟,化作一次次具体的设计、制版、裁剪,化作服装的一针一线、员工的一言一行。

雅莹这种具体可见的美,除了表现在现实的视觉上,更内化到了园区各栋楼的功能设计中,让具体可见的“美”变“活”。

它是集品牌历史、创意办公、艺术展览对话于一体的多功能时尚艺术平台,由美述馆、茶空间、EP YAYING之家、雅莹书院、图书馆等8大功能主体组成。

美述馆,是沉淀了雅莹企业历史文化的空间,这里真实还原了雅莹发展各个时期的历史,通过上百件珍贵的物件、文书、相片、影像资料,近两百件历年的经典服装,将美的具象从当下、空间延伸至历史与品牌文化。走完美述馆,似乎能看到一部中国时尚发展史。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国风论坛举办地、新启幕的雅莹书院楼,是一座深耕中华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功能空间,具备藏书、阅读、展览、交流探讨等功能,旨在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书院立德树人,提升人才良知良能的价值。

这里通过深度发展创意设计、商品经营、品牌与视觉、零售管理、生产工业五大分院平台,关注、研究企业未来潜在挑战和机遇,并展开具战略性、未来性的项目研究与人才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良知良能人才,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美需要体验,需要创造,也需要继承,雅莹的美不仅通过花草和建筑,典籍和藏书,更通过人(员工)和产品来把美延续和传递。

2、一个共创的生态

发展至今,雅莹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民族时尚品牌,它更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共创的、顺应自然的、良性循环的。

在去年成立35周年之际,雅莹提出“惟精惟一 止于至善 共创中国好品牌”这一面向未来新5年的发展主旨,就是联合外部各界伙伴的力量,一起共创一个民族的时尚好品牌。

因此在这次的时尚节,我们能看到雅莹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商,也能看到少数民族非遗手艺传承人,有空间设计师,有艺术家等等各界优秀人士。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文化、时尚与美好生活这样共同的价值观,这些年汇聚的越来越多的共创者。

在原材料上,雅莹去到大美中国各地追本溯源,根据原产地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发掘中国的好材料,去推动产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牦牛绒保暖、透气且防潮性好,而牦牛本身有“食草不食根”的环保特性,于是雅莹便依托东西部对口协作关系,和四川阿坝州合作,在高原藏区建立科研牧场,把牦牛毛绒的综合利用率从28%提升到了近40%,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动牦牛毛绒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

桑蚕丝是雅莹的基因材料,也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之一,雅莹遍寻高品质桑蚕丝,并在四川宁南建立桑蚕基地……通过和这些材料原产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从而推动时尚的可持续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2016年起,雅莹的创意设计团队陆续赴贵州黔东南、四川大凉山等地进行采风和学习研究,与民族文化和技艺传承人深度合作,在色彩、图案花型、刺绣工艺、蜡染、锻银等方面,共创品牌独特的民族基因,又与当代生活进行结合。

雅莹还建设和发展专业刺绣工坊,延续传统刺绣(苏绣、粤绣、蜀绣、台秀等)和民族刺绣(苗绣、彝绣等)两支主要脉络,将不同刺绣的风格、手法及审美不断传递给设计人员,传承和重新演绎非遗刺绣手工艺。

此外,雅莹又通过建设雅莹时尚艺术中心、上海创意中心、中华服饰文化创意研学楼等创意基地平台,助力空间设计师转化创意灵感,充分展现东方美学时尚文化。

至此,这个生态已经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系统中又包括了自然、人文、经济、产业、艺术、文化等多种要素。

阿坝州的牧民得以通过牦牛绒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四川宁南的蚕农则可以依靠桑蚕丝产业发展获益,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非遗工艺得以传承,走进都市生活,收藏家、艺术家、设计师能得以在美的空间进行交流、互鉴、发展。

3、与时俱进的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民族品牌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

雅莹作为民族时尚品牌,发展至今36年,仍然保有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它不断回归当下,关注自身所在的这个时代,关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变化。

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通过内部百天学习和悟道,雅莹明确了“何为产品”,并确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率先提出“时尚生活方式”的概念,从而升级到助力消费者美好生活的新阶段。

2012年,“中国梦”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目标正式提出,雅莹也思考了作为民族品牌,如何助力“美丽中国梦”,并逐步将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2016年,雅莹开启双产品线战略,中国雅莹专注于对传统文化、服饰、工艺的传承,并赋予它们现代时尚语言,前沿视觉创意以及当代审美趣味,构筑起以“匠心精神”“东方美学”为主体的中式优雅风格。

EP YAYING则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两者皆是以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核心,展现中国当代精英女性的优雅风貌。

2019年,EP YAYING 雅莹进行转型,确立全新的产品风格——更年轻、更有趣、无龄感,并以全新视觉形象,匹配更年轻化的消费市场。

在如今新零售时代下,EP YAYING 雅莹亦不断升级核心城市旗舰零售渠道及空间,并完善线上网络发展。近期,EP YAYING 雅莹品牌旗舰店陆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各主要城市启幕与升级,将东方审美意趣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

未来,雅莹去向何方?

在时装界,过去国际品牌和时尚潮流更受消费者喜爱,而如今,国风开始盛行。

因为几千年来世代流传的精神、审美、情感,早已经刻入我们的DNA。而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大众的民族认同感持续升温。国风兴起,是中国市场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从东方走来、顺应了时代趋势的雅莹也将乘风而上,走向世界,将东方之美带向国际舞台,讲好更多的中国品牌故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