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名医】走近浊毒论宗师

发布时间:2024-10-23 17:42  浏览量:19

李佃贵教授是全国最年轻的国医大师,同时他还是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从而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位“双师”!李佃贵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

李佃贵,男,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名医协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医疗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客座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北科技进步奖行业评审委员;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

李佃贵教授1965 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经多年的临床探索,首创“浊毒学说”,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从医50余年,临床治疗患者10万人以上。先后承担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奖30余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指导撰写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医高等院校教材10余部,及其他医学著作40余部;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获批国家专利2项,研制临床制剂10余种;浊毒内蕴证已作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的一个独立证候,制定的诊疗方案在全省推广应用。以浊毒理论为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和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被评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

首创中医“浊毒”理论,攻克癌前病变顽疾

李佃贵1965 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中医学的研究领域,李佃贵从来不曾停歇自己研究的步伐,他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学术思想交流。他共主编了《中医学》等11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极具价值的科研论文,此外还编撰了《实用中医肝胆学》等29部医学专着。《实用中医肝胆学》针对中医肝胆学的范畴、渊源、发展以及临床常见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等各类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大胆打破了传统理论界限,提出诸多新理论、新观点,丰富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在国内外均属首创。先后主持和完成了20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科技进步奖。

浊毒学说李佃贵在50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和动态观的医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方法,逐步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浊毒被分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对现代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浊毒作用于人体,可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其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李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浊毒理论,发现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调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肝硬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该理论对当前防治雾霾、预防癌症、治未病等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医浊毒论》一书受到业内同行的热烈欢迎,并得到王永炎、吴以岭两位院士,路志正、孙光荣、张大宁、李士懋四位国医大师重点推荐。该书的出版,势必为浊毒证研究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推动本研究的深入,对推动中医学理论的丰富、创新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佃贵在总结数以万计的脾胃肝胆病患者的诊疗经验时,发现许多患者虽然患病不一,但是其舌象、脉象及一些体征都很相似,其病机黏腻秽浊、毒人至深,且都迁延不愈,易生癌变。而遍览中医典籍,尚无系统的论述,且用传统的治法效果欠佳,不只见于肝胆脾胃病,其他各科疾病也可见于此证,只要辨证准确,施以化浊解毒之法,临床许多疑难杂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一些海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诊。

浊毒理论的创建,源于李教授30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他与一位患有慢支的老人同住在一间简陋的宿舍里,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就往床边放了一个垃圾桶,痰液、剩饭…等诸多的不洁之物都放入了这个垃圾桶,到了夏天,苍蝇、臭虫、蟑螂、蚊子丛生,灭了苍蝇、还有蚊子、灭了蚊子、还有臭虫、蟑螂,此消彼长,痛苦不堪。后来这位老人因家中有事辞职回家了,李佃贵便把垃圾桶清理了出去,从此,苍蝇、臭虫、蟑螂、蚊子少了许多。善于思考的李佃贵从中得到了启发——这个垃圾桶如同人体内浊毒,是致病之源。

而苍蝇、臭虫、蟑螂、蚊子如细菌、病毒,是标。不是苍蝇细菌、病毒制造了垃圾浊毒,而是垃圾浊毒产生了苍 蝇细菌、病毒。得到健康的关键是清除垃圾浊毒 ,而不是单纯的消灭苍蝇。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浊毒是内因,疾病是外因。浊毒不除,百病自生。治病必求其本,化浊解毒,清除体内的垃圾才是治本之法!此后,他遍阅古籍,并验之于临床,使得浊毒理论从无到有,并逐渐充实和完善起来,如今浊毒理论不但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许多患者也对李教授的浊毒理论深信不疑,奔走相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胃的固有腺体数目减少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增生和异型增生。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10-40。

西医目前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且认为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李佃贵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阅古今典籍,创造性地提出了“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成功阻断和逆转了胃癌前病变,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浊毒理论认为,慢性胃炎到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多基因改变、多因素参与及多阶段发生的复杂过程。而浊毒则是一个重要的启动因子。浊毒粘滞致使胃络瘀滞,气不布津,不养经,胃失荣养,腺体萎缩久久不愈,终则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抓住了“浊毒”这一主病机,就抓住了慢性胃炎沿着经典途径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因此化浊解毒的调理原则,是调理慢性胃炎、逆转胃癌前病变必要的、基本的法则。50年来,李教授诊疗治了数以万计的胃癌前病变患者,有效率高达90以上,许多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人士都慕名前来求诊,并取得了满意疗效,李佃贵也因此被患者们尊称为胃癌前病变的克星,患者的保护神。

此外,“浊毒理论”还能应用于肝病,并且对肝硬化的调理效果显著。根据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李佃贵总结了肝脏“最喜条达、最恶抑郁最喜疏降、最恶上亢最喜柔润、最恶燥热最喜涵养、最恶湿困”的基本特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证调理,大胆的将“浊毒理论”运用到肝硬化的调理中,确立了化浊解毒、软肝化坚法,将“化浊”作为调理肝硬化的主要手段,疗效显著。

在临床调理之外,李佃贵还精通中药组方,他根据所创的“浊毒学说”,独创“化浊解毒四步疗法”,确立了“化浊解毒”等17种治法,精选红景天、绞股蓝、白花蛇舌草、薏苡仁、枳实等,相关有效中药组方,研制成康胃胶囊还研制了复肝丹、珍黄丹、利胆化石丹等多个中成药制剂,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胆结石等多种肝胆疾病方面均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浊毒理论首先从内科脾胃病治疗研究中总结而来的,而如今已广泛用于指导内科多种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调理,均取得明显疗效。截至目前,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报道多达数百篇,涉及到多科多系统40余种疾病。可以预见,随着浊毒理论的日趋系统和完善,必将会对人们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诊疗产生更大的作用。

李佃贵说:“目前浊毒理论已经得到了中医药行业内老专家们的认可,西医医生也很认同。我希望浊毒理论不仅指导河北省中医院的临床工作,还能推广到全国,供广大中医大夫们参考应用。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开发性研究,最终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浊毒证的中成药,方便患者服用。”李佃贵教授的“浊毒理论”以其严谨的理论结构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2008年,我国首家国家级浊毒证研究室——慢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获批成立,此后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相继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中医药肝纤维化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重点浊毒证研究室也相继获批成立。2014年,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浊毒证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省乃至全国浊毒理论的研究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