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忆往昔以见来日

发布时间:2024-09-29 06:22  浏览量:2


忆往昔以见来日

在和身边世界的互动中,我们不断产生记忆,不断运用记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经验,指导我们应对解决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善恶分辨、立场选择。因此,记忆于人之重要性不可否认,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从《春秋》到《史记》,在巧妙笔法中,文字承载经验,指导后人走正确发展的道路。

而因记忆于判断、评价、选择的重要性,我们更会或有意或无意地改造记忆以改造认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即位后,见修史官员于该事件上以隐晦微言叙写,便发出“直言”的指令,在看似大度的让步中以退为进,企图修改大众的历史记忆,留下正直的形象以获更好的后世评价。而即使是没有宏图伟志的普通人,也常常在运用记忆、回望记忆中避开自己的错处或美化自己的过失,“自欺”以求心灵上的平和。

在人们对记忆审慎、郑重的态度中,更可以认识到,记忆是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必要手段,而当我们进一步思考、发掘,更能明白:记忆是推动自我进步、世界发展的根本工具,更是人类看见未来的意识之窗。

于记忆中、于真实的记忆中,我们反思自我,走上更正确的道路。冯友兰晚年追忆蔡孑民先生,写下文章以抒发对蔡孑民先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的钦佩敬仰,对正直为人与谦虚品格的先生的思念。在这样美好的记忆中,更寄托了冯友兰先生的自我审查之意,是对个人人生的纠正与重新审视,在反思中标定方向、减少彷徨。

即便是改造、美化的记忆亦不失其价值。一来,对苦难或有缺憾的记忆的美化的确可以为我们构造无瑕的精神乌托邦,成为虽不可至、心向往之的心灵灯塔;二来,合理范围内的失真想象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适当的向往,可以构成面对苦难当下奋斗与突破的动力。从《边城》对湘西小城美好风土人情的回忆和构建中,我们更能见到作者沈从文对社会和生活景象的愿景,作为生活在繁忙城市生活中的我们精神栖息地。而当我们将眼光再投远,难道先贤孔子“恢复周礼”的追求中就没有对过往时代的想象与美化吗?想必是有的。但正是这份“虚幻”的至善,和现实相对比,才能焕发出无尽无竭、不断改革、前看而不自满的动力。

在共同记忆中,我们又能看见规律与未来。从儒家“天命”至道家万物相生之“道”,在古今共叹中,我们从记忆中寻找规律,看见自己的有限性,更看见有限的人所能创造的无限故事与未来。

在回忆中,在或真或修饰过的故事或期盼中,我们看见自己,看见世界,从往昔中走向未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