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分的高考状元!人大毕业流浪街头,家人:他扔掉手机全国溜达

发布时间:2024-09-23 15:34  浏览量:11

2021年冬天,枣庄街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流浪汉,虽然他穿的破破烂烂,但他身上却别着一支钢笔,手里还拿着一本《左传》,脸上洋溢着从容自信的微笑。

这个流浪汉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历史也能侃侃而谈,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他叫常学福,是97年的高考状元,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天之骄子流浪街头,他身上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常学福出生在河南省汝南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在那个不是很重视教育的年代,很多家庭都是让孩子认些字后就辍学回家种地,这样不至于做个文盲,还能帮家里干点活。

常学福的父母和当时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不一样,他们特别重视教育,知道读书上学才是农村娃改变命运唯一的方式。

他们不止一次的对常学福说:“即使是砸锅卖铁,我们也会供你上学,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常学福也的确争气,从小到大都是年级前两名。上学的时候,他很喜欢读古代文史,像是《左传》《中庸》《道德经》他甚至能整篇背诵。

其中“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常学福最喜欢的四个词。

1997年,常学福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高考。考场里,常学福在从容自信的答题,考场外,父母和老师在焦急地等待。

那时候高考还是在最热的7月份,即使是被太阳晒的满头大汗脸色通红,他们仍然挤在人群的最前列,目不转睛的看向考场里面。

两个半小时后,常学福从考场里走了出来,父母老师怕他有压力,也没敢问他考的怎样,只是拉着他赶紧去吃饭。

高考结束后,常学福告诉父母和老师,自己考的不错,算得上是超常发挥。

那时候的报考机制和现在不太一样,现在是出了成绩后,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学校的录取线填报志愿,以前没出分数之前就进行志愿填报。

老师结合常学福平时的考试成绩,让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

但是分数出来后,常学福的老师后悔的把大腿都拍青了,因为当时满分900分,而常学福考了839分,是河南省汝南县的高考状元。

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但常学福并不觉得可惜,在他看来,中国人民大学与已经是中国顶好的大学了。

村里人得知常学福考上人大后,纷纷来常家祝贺。

“学福以后就是当大官挣大钱的了,你爹妈以后可就享福了,出息了可别忘了乡亲们啊!”

“这么多年了,咱村里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学福就是草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啊!”

“要我说,还是学福爹妈教育的好,要不学福也考不了这么好!”

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常学福和他父母听到的好话比上半辈子听到的都多,常父常母脸上的笑就没停下来过。

学校和社会的反差

9月份,常学福拿着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来到了人大,进入大学后,常学福依然保持高中时的学习劲头。

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他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课余时间常学福就扎进图书馆里,尽情的阅读各种古代文史。

闲暇时间,常学福也会写一些文章投递到报社,因为文字质朴,观点犀利有深度,报社很喜欢常学福的文章,所以稿费给的很高。

有了收入后,常学福不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甚至每个月会给家里打一笔钱,自己还能攒下一点,对于这样的生活,常学福很满意。

2001年,常学福顺利从人大毕业了,凭借着高学历,他成功进入了威海的一家企业。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常学福工作效率很高,别人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半天就能搞定,而且他为人谦逊,对同事都很友善,从来不居功自傲。

很快,这个工作能力强的年轻人走进了老总的眼里,老总也有意培养他,每次和客户喝酒谈合同都带着常学福,这让其他同事非常羡慕。

但常学福很不喜欢这种酒局,他觉得自己接受高等教育,学习那么多的知识,不是为了在酒桌上给人陪酒敬酒的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常学福想要的。

常学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总,他说自己想回到原来的岗位上,不想再谈客户。

老总笑了笑说:“小伙子,还是太年轻啊,客户就喜欢这样,你得夸他哄他,他才愿意跟你签合同,咱公司的业务,基本都是在这酒桌上谈下来。”

常学福也尝试过融入酒桌,可他就是打心底里排斥这种环境,而且这份工作也不能给社会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思前想后,常学福最终决定辞职。

辞职之后,常学福来到了上海,开创了一家公司,做计算机硬件方向的业务。

在他的运营下,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原本公司除了他就一两个员工,后来员工增长到了上百人。

每年他还会捐出一部分盈利做慈善,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学福结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相识相知相恋,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年多后,他们的女儿出生了。此时的常学福不仅家庭圆满,事业也是步步高升,每天找他合作的人络绎不绝。

听说常学福喜欢读古籍,找他合作的人就投其所好,专门找一些珍稀的古籍送给他,还说自己也喜欢读书。

听到这话,常学福就兴奋的和他们探讨书里的内容和哲理,但所有人都是油嘴滑舌顾左而言他。

时间长了常学福就明白了,这些人只是想和自己做生意,送古籍看书什么的也只是为了达成合作的手段,根本没人懂自己,这让常学福感到很孤独。

后来,常学福和妻子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两人经常因为公司的发展方向争吵,在无休止的争吵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薄。

“我们离婚吧!”妻子最终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好。”常学福听到后只是回应了这么一个字,随后他又问道:“女儿归谁?”

“归我!”妻子回答的干脆利落。

就这样,两人和平离婚了,为了让妻女能生活的的好一些,常学福卖掉了公司,把卖公司得来的绝大部分钱都给了妻女,她们下半辈子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衣食无忧。

常学福则拉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回到了河南老家。

常父常母以为他在外面累了,回家散散心,可没想到他竟然摆起了水果摊。

很快,村里开始有人说三道四,“考了个好大学,最后咋还回来卖水果了?”“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要不干嘛回来摆水果摊!”

常父常母也不止一次劝常学福出去找个工作,再谈个对象,好好过日子,他们觉得儿子这么有本事,到哪都能找到好工作挣大钱。

可常学福每次都说:“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现在卖水果足够解决温饱问题,挣太多的钱也没有意义,现在还能陪在你们身边,挺好的。”

劝了很多次都劝不动后,常父常母也就不再劝了,儿子开心就好。

就这样,常学福摆了7年的水果摊,在卖水果的同时,他还在继续学习,基本是书不离手。

离家流浪

近些年来,国家发展变化迅速,常学福静极思动,他想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变化和大好河山。

给父母说了一声后,他就撤掉水果摊出发了,为了能全身心的感受祖国变化,他甚至还扔掉了手机。

他第一站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常学福站在人群中央,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随后,他又参观了历经百年风霜的故宫。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现代化的大型商场,狭窄的四合院胡同,课本里写的白墙红瓦,第一次如此生动的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这一刻,常学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宁静和幸福。

常学福第二站来到了西藏,在这里,他领略到了中国山川的壮观秀美。

在之后的日子里,常学福辗转全国各地,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

没钱了,他就打零工,没衣服,他就捡别人丢掉的衣服穿。在外人眼里,常学福是一个邋里邋遢的流浪汉,但常学福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2021年12月,常学福来到了山东枣庄,他脸上从容自信的神情、衣服上别的钢笔和手里的《左传》,和他邋里邋遢的穿着显得非常不搭。

感到好奇的赵先生主动上前的交谈,越交谈赵先生就越感到震惊。

“你说你毕业于哪个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是什么情况让你流浪街头的?”

“是因为我要过新的生活,新的信仰,希望能在幸福里永远的活着。”

回到家后,赵先生把自己和常学福交谈的视频发到了网上,“高考状元”“人大高材生”“街头流浪汉”这几个极具反差的标签,让常学福迅速走红网络,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大网友的讨论。

很多人都说:“人活着要为身边的亲人着想,国家培养了你,父母培养了你,去做流浪汉就对不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

但也有人认为常学福是看透了世间的繁杂,想过一个清静自在的生活。人各有想法,也各有活法,没必要非要以主流的价值观来评判他。

人生的选择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也没有规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找工作、结婚、生子。

常学福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在外人看来,常学福是一个邋里邋遢的流浪汉,但站在常学福的角度,他肯定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常学福开始直播,他表示自己想通过短视频出名,不过暂时没有带货的准备。

现在的他在时刻准备继续上路,到时候可能会开着直播带大家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于常学福,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全文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