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育人管理与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4-09-19 08:00  浏览量:13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冯 鑫 刘 茜

“三全育人”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也强调文化涵养的培育。在育人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也倡导要兼顾创新化与多元化。高校育人管理成效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在育人管理理念与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文化育人”作为主导当下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理念,其在育人管理方面具有较大创新应用潜力。推动高校育人管理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育人”基础,实现高校育人机制与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互促互进,更好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育人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影响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促进教育改革的需求,它强调教育的适应性,旨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方式,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助于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质效。相对应的,高校育人管理也要贯彻“全方位”育人思想,摒弃传统的垂直式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探索以优质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方式,实现育人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全面创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是深沉持久的育人管理力量来源,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手段。新时代背景下,优秀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愈发明显,通过开展优秀文化的系统学习、广泛传播,形成师生对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与精神共鸣,营造健康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提升高校育人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阵地,必须承担起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责任。为此,高校需要从专业文化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方面推进,形成常规制度性教育管理与文化育人管理紧密衔接、融合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管理机制。文化课程建设方面,高校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多元化原则,引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本,吸收融合多种类型、不同形态的优秀文化资源,以优化文化课程设计提升高校文化课程建设质量。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不断发掘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中的应用潜力,畅通优秀校园文化参与高校育人管理的渠道,筑牢校园文化参与高校育人管理的基础。

高校育人管理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逻辑关系

首先,推动文化建设是落实高校育人管理的基本前提。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文化的整合、研究、传播、教学、实践、评价等多个环节,涉及文化育人顶层设计、文化课程组织形式、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文化传播策略设计、文化育人成效评价等多项工作。高校需要对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方法进行系统设计,以提高文化建设质量,为实施有效的文化育人奠定基础。其次,育人管理是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实践载体。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质量高不高、传播和践行的效果好不好,这些都需要在育人管理实践中进行检验。高校要积极将文化建设成果引入育人管理机制,灵活应用到育人管理实践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育人管理实践,给予文化建设必要的反馈。可以说,高校育人管理与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和行为举止的约束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文化建设具有为育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资源、创造良好环境的作用,文化建设既是提高高校育人管理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创新举措,有助于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育人管理与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整合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教育管理理念革新。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是整合文化资源,无论是文化课程的设计、文化教学的创新、文化研究的纵深推进,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拓宽文化视野,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教育管理领域的优秀文化内涵、特征,对标本校教育管理实际,提炼优秀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先进教育管理思想、理念、精神,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束缚,将高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统筹起来,共同推动以优秀文化为导向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树立。

构建文化育人管理平台,促进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优秀文化资源需要特定的实践平台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管理实效,实现对高校文化建设成效的科学检验,进而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因此,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学路径打通,实现以先进文化管理理念统筹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即实施基于文化创新的课程思政教学。同时,要紧密连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将课堂理论宣讲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文化育人成为贯通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有力依托。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开展文化育人管理,发挥不同教育管理手段的优势,使之高效紧密衔接,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并在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中发挥正向赋能作用。

筑牢校园文化阵地,丰富教育管理主体。要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优质校园文化的培育,积极构建协作协同文化育人机制,持续强化高质量文化供给,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体化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也可将文化浸润引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内隐式育人效能,助推大学生价值塑造。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主体的进一步丰富,由单一的教师管理、制度管理转向人工、制度、文化多元融合的管理机制。相比硬性制度管理,以优质文化为媒介,可循序渐进地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让大学生通过丰富文化涵养、领悟文化精髓、践行优秀文化价值观来达到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个人素养提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