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时珍故里——千年上州 艾续传“蕲”

发布时间:2024-09-11 18:31  浏览量:14

9月的雨湖,波光粼粼。湖畔草木葱茏的半岛上,李时珍故居掩映其中。秋日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李时珍纪念馆”匾额熠熠生辉。

1518年,被英国学者、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誉为能与伽利略比肩的伟大科学家、大明的“医药双圣”李时珍就出生于此。

三次乡试落第后,他承续家学悬壶济世;从太医院去职后,他效仿神农以身试药,历27年寒暑完成192万字的皇皇巨制《本草纲目》。500多年来,这一著作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出版,不仅为中医、中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蕲春城区航拍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跨越500年时光,一株名为蕲艾的小草,以品牌价值130.3亿元、18个系列1000多种商品、全产业链年产值128.3亿元的成就,让蕲春这个唐时的“上等之州”,不仅赢得了“中国艾都”的美誉,也延续着时珍故里、“医药双圣”的荣光。

一部圣典传天下

1518年5月26日,李时珍诞生在蕲春县蕲州镇的一个中医世家。耳濡目染,李时珍自幼就对草木虫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读医书和研究各种中药材。

14岁时,李时珍就考取了秀才,被公认为神童。但此后的3次乡试,他都榜上无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540年,22岁的李时珍踏上了悬壶济世的行医之路。“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用这样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1544年,26岁的李时珍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被荐为太医院判。利用这个机会,他日夜研读皇家医学典籍,同时也发现了古代医学著作的许多谬误。他提议重修本草,却无人过问。

1549年,31岁的李时珍在愤懑中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回到故乡,他一边行医,一边收集资料,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这一宏伟计划。

白天寻药行医,夜晚挑灯著述。从1552年到1578年,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寒暑,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列为16部,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插图1192幅,绘药图1109幅,收集药方11000多首。

1593年李时珍去世。3年后,《本草纲目》金陵版正式面世,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1606年,朝鲜出版了该书的简编本,得到当时皇家的重视,促使了“汉方”“韩医”得以繁衍和发展。

17世纪中叶,《本草纲目》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

自问世以来,《本草纲目》翻刻近200次,平均每2.2年有一次翻刻,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语种100多种版本,成为中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最多的医药学专著;至今,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德国皇家博物馆等地,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当作珍宝收藏的《本草纲目》首印金陵版。

159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祖本影印本

《本草纲目》通列十六部为纲,纲下分类,类下列目,体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自然进化规律。这种按照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方法,比欧洲生物学家、现代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是世界生物学分类的鼻祖。

18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撰写《进化论》时引用了《本草纲目》大量动植物变异、定向培育、杂交、人工选择等资料。他评价《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东方医药巨典”和“人类绿色圣经”。

20世纪,李约瑟在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时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1951年,李时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定为世界文化名人;2011年,《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脉传承贯古今

以求真之心,寻科学之术,行济世之善。李时珍的崇高品德和他保存在《本草纲目》中的宝贵财富,5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代代相传,并在研究中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受到中国传统医学和《本草纲目》的启发,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世界人民战胜疟疾作出重大贡献。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赵中振,一生致力于本草研究的中医药文化传播。2011年他在香港发起成立了“本草读书会”,向国内外宣传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现在本草读书会已在国内外多地经常性开展活动。

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这是蕲春独特的中医药文化现象。

张梁森,蕲春李时珍科技文化研究院院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潜心专注于李时珍研究,先后编撰出版了《李时珍诗选》《李时珍传记选》《李时珍濒湖简方》《药圣李时珍》等书籍。其中《李时珍濒湖简方》收录的散落民间的365个验方,是张梁森一个一个从民间搜集,又一个一个在《本草纲目》上考证的。

韩善明,“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他带着这个古老的灸法,8次走出国门,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示了医圣故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李时珍中医院,与“南灸北针”中的“南灸”领军人物陈日新教授携手合作,以打造“蕲艾+热敏灸”品牌为抓手,展开医、教、研、产的全方位合作,以地道蕲艾作为主要灸材,用于临床治病和养生保健。

李时珍纪念馆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李时珍是中医药学的杰出代表,是蕲春的骄傲,我们要把他留给我们的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历届蕲春县委县政府都坚守同样的初心。

启动李时珍文化旅游区建设,设立李时珍文化研究院,编撰出版《李时珍药膳食谱》和《李时珍养生食谱》,创作歌曲《我爱李时珍》和黄梅戏《李时珍》,每年举办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和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形成“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将蕲春打造成为湖北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大别山药源基地、华中地区中药材加工和现代制药基地、药物集散地、中国艾都。蕲春,这个唐时的“上等之州”,高举中医药发展大旗,再展宏图。

一株小草立“艾都”

艾,本是一株野草,载于3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李时珍对家乡的艾推崇备至,《本草纲目》载,“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为此,他为家乡的艾定名:“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小小艾草,全身是宝。走进菩艾堂蕲艾生产车间,浓浓的蕲艾芳香扑面而来,手工卷制艾条、精心分拣艾枕,人工包装艾香……各种各样的艾制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采摘蕲艾

在蕲春,蕲艾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涉艾企业过千家,18大系列千余产品,年产值128.3亿元,占全国艾草市场的半壁江山,远销欧美、东南亚,位居“十大楚药”之首。

在全国“四大名艾”之中,蕲艾后来而居上并成为中国首个“艾都”,得益于历届蕲春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地培育、发展、壮大以蕲艾为代表的李时珍大健康产业。

县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蕲艾企业发展;设立蕲艾发展基金,解决艾企融资难题;设立中药材奖补资金,重点支持蕲艾种植;成立蕲艾产业协会,并在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下创立了艾产业化联盟;持续举办“两节会”(李时珍蕲艾健康旅游文化节、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打造“两论坛”(蕲艾产业高峰论坛、“互联网+蕲艾”论坛)、“两联盟”(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产业化国际联盟、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艾产业化联盟);整合培训机构力量,发展19家艾灸培训学校,培训输出8万余名艾灸师。短短10多年,蕲艾已形成集蕲艾种植、生产加工、艾灸养生、康养文旅于一体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全县30万人共建共享。

科技赋能,让蕲艾不断长出新高度。

着眼于不同用途产品的特定要求,近两年来,蕲艾研究院联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已培育出“蕲黄一号”、“蕲青1号”等新品种。还立足于产业延伸,正开展蕲艾精油提取工艺、蕲艾新资源食品、蕲艾原料药、蕲艾纤维制品及多功能抗菌剂等高附加值蕲艾产品的研发。

艾产品制作

在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智能艾灸机器人“国灸小宝”在线服务。机器人植入四大古法艾灸体系,装有测距、力度和温度等多个红外传感器,探头自动扫描穴位,可完全复刻古法艾灸师,进行无烟灸疗。“把数智化引入到传统中医中,一个机器人相当于一个中医师和一个艾灸师。”

截至目前,全县等级涉艾市场主体超过4000家,过亿元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规上企业23家。研发蕲艾产品1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发布各类标准31项,拥有准、械、消、妆字号189个,蕲艾系列注册商标7414件。按照现在每年35%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蕲艾年产值将达3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30万人就业增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