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求同存异,文明共融

发布时间:2024-09-05 02:18  浏览量:23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12月初,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开启“穿越古今”的文明对话,探寻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学习之道。这次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是一场跨越古今、区域、民族的时代性对话。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潮不断奔涌而来,文明对话该如何开展?是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还是存同求异,各求缤纷?亟待我们选择恰当的学习之道。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一、理解题目背景与核心话题

题目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召开为背景,提出了“文明对话”这一核心话题。论坛上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共同探寻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学习之道,这体现了文明对话的跨时空、跨区域、跨民族的特性。

二、把握时代变化与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题目中提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潮不断奔涌而来”,这提示我们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文明对话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如何开展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三、思考文明对话的方式与策略题目给出了两种文明对话的方式: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存同求异,各求缤纷。这两种方式各有侧重,前者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后者则强调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寻求多样性。考生需要思考这两种方式的优劣,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参考立意】1.求同存异达共识,探寻文明学习之道。2.文明存同求异,学习求同存异。3.学习有道:共识和求异并行不悖。4.求同存异和存同求异都是恰当的文明学习之道。【考场佳作】求同存异,文明共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世界的浩瀚长河中,文明的浪潮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文明的对话,是古今穿越的寻觅,是地域界限的逾越,更是民族心灵的交融。在这对话中,求同存异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引领我们走向和谐共荣的明灯。历史长河中,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条古道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融合。中原的丝绸、茶叶与西域的珠宝、香料在此交流,不同民族、文化在这条路上相遇,共同铸就了绚烂的丝路文明。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这一多元文化的交融。而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将求同存异的理念发扬光大。这一倡议不仅促进了经贸合作,更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基础上,各国携手前行,共同构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未来。这样的文明对话,正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文明对话的佳话。佛教东传,带来了慈悲与智慧的火种;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开放;盛唐气象,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西学东渐,让中华大地沐浴在现代科学的曙光之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走向复兴。这些历史事实无不证明,文明对话的求同存异之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反观历史,也不乏文明冲突与对立的悲剧。美国政治思想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一度引起广泛争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文明间的隔阂与误解。世界历史上的多次宗教战争,更是对“异教徒”的迫害与清除的惨痛记忆。这些历史阴影警示我们,文明对话中的求同存异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去面对不同文明的差异与冲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中国多民族的共存共荣,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本身就是求同存异理念的最佳实践。在这个多元一体的国家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性,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正如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所言:“真正的伟大,在于以崇高的理想来对待渺小的自己。”在文明对话中,求同存异并非意味着抹杀差异、追求一致,而是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和谐、共同发展的世界。求同存异,文明共融。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文明,以包容的胸怀去理解文化差异,以智慧的眼光去寻找共同点。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让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不同文明,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写作借鉴】一、开篇点题,明确主旨文章开头便引用名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迅速点明主题,即文明对话中的求同存异之道。这种开篇方式直接明了,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丰富论证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回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作者展现了求同存异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与发展。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三、正反对比,深化主题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一方面,通过列举佛教东传、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佳话,展现了文明对话中求同存异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提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世界历史上的宗教战争,揭示了文明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与对立。这种正反对比,使得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文明对话中如何求同存异的深入思考。四、引用名言,增强文采文章在阐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名言警句,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真正的伟大,在于以崇高的理想来对待渺小的自己”等,这些名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也使得文章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