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变身打卡地标 四圣祠片区焕新亮相

发布时间:2024-09-02 02:40  浏览量:13

走进成都市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在此呈现——百年老街华兴街焕发新姿,路宽了、景美了,人气越来越旺,同时也商机满满;望福街上咖啡、杂货铺、设计师品牌等宝藏小店引人驻足,成为人气十足的街区……眼下,这个临近成都春熙路、太古里的片区更新成果逐渐显现,老建筑逐一焕新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2024年美丽成都建设优秀案例(第二批)正式出炉。锦江区“融汇古今菁英慧智——四圣祠再现老城生活美学”入选“2024年美丽成都建设优秀案例”。

系统谋划

加速片区“蝶变”

锦江区四圣祠片区位于成都“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大城东部。作为传统老街区,四圣祠街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末。区内拥有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3处文保单位、5处历史建筑、6处不可移动文物、23处古树名木。

为推动文商旅全面融合,让老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焕发出新生命,展现老成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锦江区启动了四圣祠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在四圣祠片区打造中,我们创新更新路径,强化规划引领,加速推进片区‘蝶变’。”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片区“时尚文化+总部办公+国际医美”的产业定位,规划建设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71.35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片区还坚持“叠图作战”,注重传承保护和有机更新并重,焕新片区颜值和改善生活环境并重,补齐公服短板和提升产业能级并重,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修旧如旧

对片区内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如今,漫步锦江区四圣祠片区,“新”与“旧”的交融之美正缓缓呈现。谢无量旧居、川西民居群等历史建筑的青砖灰瓦间,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散发出别样魅力;视角切换到另一边,一个个老旧小区“焕新”归来……

“坚持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对片区内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圣祠片区保留了历史大城空间格局的区域,街区肌理完整,中西融合风貌建筑、川西民居风貌建筑和现代建筑穿插有序,历史文化资源高密度聚集,“通过一系列的维护、修缮、整治,以及内部设施改善,为的是保留建筑风格,保护传统风貌和历史文脉,持续擦亮大城名片。”

此外,锦江区还适当拆除改建废旧库房等,利用新材料、植入新手法,将片区整体打造为集文化传承、艺术展示、特色民宿、非遗饮食、文创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截至目前,锦江区已完成四圣祠西街36号附3附4号、四圣祠西街44号等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

与此同时,片区还按照功能完善、风貌改善、景观提升三个方向,对片区3个社区、2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促进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重整街区业态

打开生活“新体验”

改造只是第一步,基于项目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实现产业更新、消费更新、体验更新,最终实现街区的全面更新活化,是四圣祠有机更新的核心任务。

“我们引进了多元化时尚消费业态,实现街区的全面活化,打造成汇聚多元消费场景的时尚打卡地。”据项目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锦江区推动老字号“焕新”,按照片区业态调整升级要求,置换一批“小零散杂”商户,对店面设计、室内装饰、产品服务等严格把关,全面推动老字号盘飨市、夫妻肺片总店等老字号家商户提档升级,保留本地居民熟悉的烟火味道,彰显生活域市特质。

另一方面,锦江区引进优质业态,优化片区业态定位,制定业态准入与管控标准,通过物业收储、提升载体空间品质,营造传统“老字号”荟萃、多元饮食文化交流、多层次美味碰撞的消费场景,满足居民及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风貌治理、重整业态等一系列措施,焕新片区颜值、改善生活环境、补齐公服短板、提升产业能级,为居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推进特色街区打造,目前,已完成华兴街、纯阳观街、望福街特色街区打造,四圣祠片区的“新场景”也正为市民带来宜居、舒适的生活新体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粟新林 供图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张朝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