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1课《答谢中书书》精品实用高效课件视频

发布时间:2024-08-31 14:36  浏览量:11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o)陵(今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书法方面,工草隶,行书尤妙。此外,他对历算、地理、医药等也有一定研究。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tui),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情感地朗读这篇短文,说说全文围绕哪个字写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些了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开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有什么表达效果?“高峰入云”,仰视,极力描写山之清。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俯仰生姿,充满异彩、活力,境界清新,情味盎然。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有什么表达效果?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对偶、拟人、借代。句式工整,“歇”“颓”把晓雾、夕日人格化,“竞”把沉鳞人格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晨昏之间,山林江河生机勃勃的美景;“沉鳞”代指水中潜游的鱼,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思想感情:

1. 沉醉山水的愉悦;

2.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

3. 与谢公比肩的自豪;

4. 对世人不能欣赏秀美山水的惋惜。

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清流见底。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写出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对偶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写景动静相衬,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7)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见。

标签: 精品 中书 课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