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话”奥运风采 《奥运肖像拓片集》记录荣耀瞬间

发布时间:2024-08-13 03:00  浏览量:15

贝建强制作的潘展乐肖像拓片。记者 包勇 摄

左斜刀、右斜刀、挑出木屑……画室内,62岁的贝建强戴着一副老花镜,双手紧握刻刀,一丝不苟在一块边长20厘米的木板上作画,从已完成部分,不难辨认出是法国巴黎奥运会百米自由泳冠军潘展乐。

今天凌晨,法国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梅屿书社的学员们也正式开启一项大工程——《奥运肖像拓片集》,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精彩瞬间。

“陆地博尔特,水中潘展乐。”喜欢上网的贝建强说,“潘展乐为中国队拿到了百米自由泳金牌,太令人振奋了,他也是我们浙江人的骄傲。”

贝建强在木板上创作。记者 包勇 摄

虽然有着近40年的篆刻经验,但在木板上雕刻,还是有着不少难度,贝建强在刻制过程中,不断根据经验,对线条、空间布局进行微调。

“木板质地非常坚硬,雕刻中要把握大线条与小线条、大空间跟小空间的关系。”贝建强指了指照片中潘展乐的脸型轮廓说,因为要拓印,采用阳刻,雕刻时,脑海里要一定要有画面感。

不过,雕刻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贝建强说,潘展乐的眉毛浓浓的,眼睛非常有神,在雕刻的时候,眼睛部分就成了重点,完成这幅作品至少要两天时间。

贝建强正在制作中。记者 包勇 摄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学员们将中国健儿夺金的形象用石刻传拓的方式记录下来。”浙江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胡镇说,所有拓片作品将被集结成册,同时穿插书法题跋、绘画、印章等元素,通过拓片这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记录当下的热点时事,展现真实的历史样貌和细节,实现艺术的“古今对话”。

在古代,没有文字,图像便成了最好的记事方式。比如,摩崖石刻、岩画、雕版等等,石刻文献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艺术的体现,‌为后人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而拓印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发明于东汉汉灵帝时期,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本届奥运会有太多的精彩瞬间,比如中国队在4×100米混合接力上打破美国队超过40年的金牌垄断;石智勇带伤上阵让人动容。”胡镇说,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记录奥运精彩瞬间,来一场古今对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奥运 拓片 肖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