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被嘲不懂英文,他将报纸颠倒后老外惭愧:26个字母太简单

发布时间:2024-08-09 00:23  浏览量:2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史上最狂的中国学者。”

1916年,袁世凯去世,当时为了悼念他,不但学校停课、半旗致哀,甚至还举国哀悼了三天,送殡时更有2000人随行。

然而就在这个“悲痛”的时刻,却有一个人在家搭了戏班,整整听了三天三夜。

而这个人,不止对袁世凯有过明确的厌烦,就连泰戈尔都没放过。

当年泰戈尔来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并进行演讲,他直接嘲讽道:“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写诗吧,中国文化不是你能研究明白的。”

包括慈禧,他都曾公开讽刺:“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是凭什么敢说出这种话的呢?

“天才”

这个人的名字叫辜鸿鸣,出生于1857年。

虽然其父祖籍是福建,但很早就搬到了马来西亚的槟城生活,而辗转多地的经历,也让其父亲练就了很好的语言能力,闽南语、马来语和英语,都会一点。

而辜鸿鸣的母亲则是葡萄牙人,所以他其实是个“混血儿”。

也许正是这样的出身背景,让他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

从小时候起,他就是在多种语言下生活,所以英语、马来语和葡萄牙语,以及汉语,其实都能算作他的母语。

他之所以后来能成名,除了天赋异禀,还得感谢一位贵人。

这个贵人就是他的义父——布朗先生。

布朗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在看到辜鸿鸣的聪慧时,便有心亲自培养,教他学各种语言和文化。

在布朗的培养下,辜鸿鸣自幼便熟读《荷马史诗》等著作。

最开始,辜鸿鸣确实接触西方文化更多,也对此颇有自己的见解,但布朗却明确叮嘱了他一句:“学西方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这句话可以说是贯穿辜鸿鸣的人生,他后来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年仅10岁,辜鸿鸣便随着布朗远赴英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而在临走之前,其父亲也曾让他在家中祠堂里下跪:“走多远都别忘记根在哪里。”

怀揣着“拿下西方文化”的信念,辜鸿鸣14岁时又前往法国,此时的他也由文学深入到了哲学领域。

随着求学机会的增多,他掌握的语言种类也越来越多,连拉丁语和希腊语都吃得很透。

虽未成年,辜鸿鸣却对西方巨著和文化,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他身上曾发生过一件趣事,因为他当时的装扮还是“扎着长辫”,一度被外国人耻笑。

有次因为倒着看英文报纸,结果就被嘲讽,然而他却用流利的英文说道:“正着看没意思,倒着看才有挑战性。”

而辜鸿鸣的厉害之处,还远不止于此。

“学者”

十几年的留学生涯,让辜鸿鸣不但掌握了西方的思想文化,还凭借自己的学识,在西方人眼中赢得了尊重。

当年在奥托·冯·俾斯麦的百年诞辰会上,他就受邀用拉丁文作诗,好好地出了一把风头。

在学习方面,他甚至还拿下了包括道德哲学、土木工程和工科学等13种学科的博士学位。

如此渊博的学识,当真能被称得上是“贤者”两个字了。

而他后来之所以能顺利地回到中国文化当中,则是要得益于同为学者的马建忠。

虽然不及辜鸿鸣那么博学,但马建忠也丝毫不差,学识贯穿中西文化,会的语言也多达五六种,还曾以一部《马氏文通》,为中国的近代语法学奠定了基础。

1880年,两人在新加坡的一次聚会上相见恨晚,之后辜鸿鸣随着马建忠回到中国,开始了对中国古今文化的研究。

两年之后,辜鸿鸣便发表了《中国学》,还是英文版的,这算是他正式开始向西方输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1898年,辜鸿鸣已经将《论语》和《中庸》等重要的国学作品,全部翻译出了英文版,并依托自己的关系,在西方大力宣传。

而且他的翻译并非简单的直译,而是对比西方著作,以类似的褒奖和推崇,去渲染国学作品的重要性。

此举对于当时有些封闭的中国而言,意义不言而喻。

因为此前西方传教士已经对我们进行了抹黑,从文化到传承,被他们贬的一无是处,而辜鸿鸣的作品,相当于在中国文化彻底被西方黑化之前,硬生生将国学抬了一手。

不过,这位顶级学者的脾气,有时候过于“直接”。

“思想方面的瑕疵”

1917年,刚上任一年的蔡元培老先生,大胆开创了“改革北大”的先河,请了不少有真材实料,但又充满争议的学者,辜鸿鸣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请了辜鸿鸣,不少人还对蔡元培的能力产生怀疑。

毕竟,当时辜鸿鸣有个不好听的头衔,就是“满清余孽”。

原因是他虽然满腹才华,但他平时却是一副清朝装扮,长辫加长马褂,以及瓜皮小帽儿,无一不在说明他是个“封建之人”。

而事实上,辜鸿鸣的许多做法和思想,也让人们看到了在他的博学之内,还残存着“糟粕”。

三寸金莲可以说是女性的噩梦,也是近代社会首批废除的旧习俗之一,然而辜鸿鸣却认为这是正常且符合审美的。

他甚至只有在抚摸妻子“三寸金莲”的时候,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灵感。

此外,对于婚恋观辜鸿鸣也抱有旧思想。

在古代,“三妻四妾”是正常的,不少历史巨作中也将此视为常规婚恋状态,这一点也被辜鸿鸣学了去,他是坚定不移的“三妻四妾”的支持者。

还曾以“茶壶配多个茶杯”的比喻,来形容男女关系。

再就是脾气方面,辜鸿鸣心情不好,或者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时,总会“怼天怼地怼空气”,就像嘲讽泰戈尔和慈禧那样,所以辜鸿鸣的口碑在圈子里算不上好。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师。

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让我们明白:“国学并不比西方文化差,甚至比他们更好。”

辜鸿鸣作为中国人,他骨子里是有骄傲在的,而这种“骄傲”也需要传承到当代年轻人的身上去。

崇洋媚外,不如崇拜属于我们自己的信仰。

对此,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呢?

[1]“四洋”奇人辜鸿铭:通9种语言 获13个博士学位——北京晚报

标签: 报纸 北大 英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