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何“宜”③古今皆宜:一座黄梅城,“厚重文气”成“发展底气”
发布时间:2024-04-21 04:52 浏览量:68
安庆,有“文化之邦,戏曲之乡”的美誉。文气,是她数百年沉淀的迷人气质。
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桐城文化、古皖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一座安庆城,半部近代史。佛学大师赵朴初、新文化运动思想领袖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美学大师朱光潜……一大批名人从这里走到历史舞台,闪耀历史的夜空。
近年来,当地深化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今天的安庆,文气厚积薄发,化为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安庆发展的底气。
这是一座有“戏”的城市
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
4月16日晚,“大江奔腾 宜城精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记者们走进位于菱湖公园边的再芬黄梅公馆,《女驸马》《小辞店》等一场场精心编排的黄梅戏轮番登台。
提起安庆,就不得不提“黄梅”。黄梅戏发祥、兴盛于安庆,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海外,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戏剧之城”的安庆,曾经接受过曹禺的“朝圣”拜访。当别人还在疾呼呐喊传统需要保护传承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给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贴上了“安庆”的时代标签。
而再芬黄梅公馆作为中国黄梅戏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无论从城市文化形象,还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上,都是了解安庆、了解黄梅戏的一个窗口。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
近年来,安庆市坚持“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多措并举,常态化展演展示优秀黄梅戏作品,营造“黄梅飘香四海”的浓厚氛围。当地持续举办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活动,每年开展2万多场“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等惠民演出,让黄梅戏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
在安庆老城区,有一个“长者”在江畔端坐了四百余年。它一面遥望着江水的滚滚东逝,一面凝视着古城安庆的流金岁月。
它就是振风塔,取振兴学风、文风之意。
《怀宁县志》中明确记载:皖郡诸山雄峙西北,东南滨江,地甚平衍。形家言须镇之以浮屠,青龙昂首为人文蔚起之兆。
振风塔,因此而建。
4月16日,“大江奔腾 宜城精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记者们来到振风塔和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世太史第、二陈读书处、英王府等,穿透四百多年的历史烟云,了解安庆昌盛的文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当地文史专家介绍,得益于崇文重教的传统和厚重的学风文风,桐城文派声名鹊起,雄踞文坛两百余年,“天下文章无不出于桐城”传为美谈。四大徽班辗转进京,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章回体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一大批历史事件和名人,闪耀在中华历史长河中。
“穷莫丢书,富莫丢猪。”一句安庆民间的谚语,是安庆人遵行一生的朴素哲理,刻入安庆人的成长基因中。
得益于崇文重教,一代代安庆人通过教育赶上了时代的洪流,更让崇文重教的传统得以发扬。安庆市教育部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安庆市累计考取110万人,其中本科生达53万之多。据安庆市委组织部不完全统计,在企业界,安庆籍企业家有4万多名,其中,中大型企业高管3300多名。在学界,安庆籍教授2500人,在各个专业熠熠生辉。
根据相关统计,到2023年8月底,安庆地区共有38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工程院院士12人,院士人数位居安徽全省第1位,全国第13位。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据不完全统计,又有3位安庆籍科学家当选。
“厚重文气”成“发展底气”
崇文重教,无数学子从安庆走到全国各地,更成为安庆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家乡情结浓厚,从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到在外摸爬滚打数十年,对家乡的情感始终未减半分。
人才资源,安庆得天独厚。在“双招双引”的战场上,安庆把目光落在了老乡身上。
2021年,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提出,要打好“翻身仗”,就得找准突破口,当前重点是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
所谓“内搭平台”,就是坚持“来了就是安庆人”理念,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所谓“外联老乡”,就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才资源。发挥安庆籍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完善“外联老乡”常态化工作机制,设立运作人才基金,实施“归雁回巢”工程,推进招才引智。建设“安庆人才管家”网站,建立安庆籍在外人才大数据中心,采集人才信息。全力争取在外企业家的项目落户安庆,真正把安庆在外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越来越多老乡带着“真金白银”回乡投资兴业,“金凤还巢”成为安庆发展的别样风景。
曾经厚重的文气,今天已经转化为发展的底气!
文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 图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