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黄帝内经》6句精华,堪称养生原典,后悔没有早点读到!
发布时间:2024-08-01 04:00 浏览量:36
《黄帝内经》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意思是,圣人不等疾病发生再治疗,而是倡导疾病预防。
现实中,疾病会打乱一个人的生活节奏,让他深陷在痛苦和焦躁中难以自拔。
与其付出巨大代价求医问药,不如事先做到防病于未然,以免承受病痛之苦。
至于如何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我国著名医典《黄帝内经》早已给出答案。
牢记下面六句口诀,积极践行,从此健康无恙便不是奢望。
○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译文:人在感到悲伤、哀愁、烦恼和忧伤时,心神就会不安宁,而这种不安又会使五脏六腑受影响。
感悟:古人云:“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意思是,恶劣心境会引发多种疾病,而情绪舒缓利于消除疾病。
坏情绪会让一个人的精神持续“失血”,导致生命力逐渐流失,从而失去对外界的抵抗力。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总是梨花带雨,愁肠百结,心中的幽怨和郁闷难以得到抒发,因而呈现一副弱不禁风,病恹恹的状态。
加上生性多疑,将世事看得太透彻,于是她常常悲从中来,结果把身体拖垮了。
最终在身心双重压力下,她因悲伤过度而香消玉殒。
诗圣杜甫曾写道:“心平能愈三千疾。”
人的身心本是一体,身体状况会影响心情,反之亦然。
长期处于消极状态,身体再好也吃不消。
只有做到心态平和,保持好心情,才能避免内在损伤,还自己一副健康身躯。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译文:上古时代,会养生的人能按照自然规律生活,饮食有度,作息规律,不过度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完备,能享受应有的寿命,一百岁才辞世。
感悟:《阴符经》有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掌握天的运行规律,按照天的规律行事,就足够了。
人活于世,要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养生也是如此。
生活不加以节制,任由身心透支,那么疾病很快会找上门来,甚至影响寿命。
雍正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工作狂,在位时每天忙到凌晨才睡,一年只在生日那天休息。
昼夜颠倒,作息紊乱,使得雍正帝的身体不堪重负,人到中年就已是风中残烛,年仅58岁便溘然长逝。
《庄子》中写道:“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意思是,顺应自然之路,就可以保全自身,修身养性。
人体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与生活习惯的好坏息息相关。
只有顺应自然,符合身心规律的习惯,才能让疾病远离自身,让健康长存。
○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译文:极度愤怒时,体内阳气向上逆行,形成血瘀积聚在头部,会使人突然昏厥。
感悟:曾国藩说过:“凡郁怒最易伤人。”
所有情绪中,愤怒最为激烈,最为可怕。
因为愤怒不仅会吞没理智,还会使人体气血翻涌,五内俱损,严重时更会有性命之忧。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典型案例。
赤壁之战后,周瑜欲取荆州,结果被诸葛亮捷足先登,是为第一气。
周瑜想利用孙刘两家联姻,趁机扣押刘备,结果中计失败,是为第二气。
周瑜谎称借道攻打西川,实则意在荆州,不料被诸葛亮识破,是为第三气。
接连三次受挫,让周瑜暴跳如雷,旧病复发,最后吐血而亡。
俗话说:“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大发雷霆不一定伤到别人,但一定会伤到自己。
愤怒之人,气血上涌,直冲脑门,致使血脉因偾张而受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倘若急火攻心,那么“气晕”,甚至“气死”,就很有可能一语成谶。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译文:内心恬淡,少私寡欲,使体内真气自然流动,精气神不外泄,又怎么会出现疾病呢?
感悟:《古今医鉴》中写道:“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事来顺其自然,事去了无牵挂,便可以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心神安宁则精气充盈,百病不生;心神不宁则精气枯竭,百病缠身。
内心多有牵挂,时常受惊扰,使得精神萎靡,健康也就无从谈起。
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开始流放生涯。
龙场地处偏远山区,荒无人烟,王阳明的仆人为此惊恐不已,之后竟一病不起。
王阳明不及仆人强壮,且有伤势在身,但他随遇而安,心平气和,以精神力量抵御外界侵扰,最终顺利熬过艰苦岁月。
名医龚廷贤说:“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养生方法有很多,但养心永远是排在第一位。
清心寡欲,心神内敛,才能避免精力和元气过度损耗,从而让身体有充足能量去抵御致病邪气。
○ 饮食自备,肠胃乃伤。
译文:饮食过量会损伤肠胃。
感悟: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人的一生,一日三餐,不可或缺。
而远古时期传下来的求食本能,使人们在饱腹之后,仍要追求口腹之欲的满足。
于是过量摄入的食物,便从生的源头,成为病的温床。
史料记载,诗人杜甫晚年曾于江上乘舟漂泊,其间遭遇洪水围困,因而连续多日没有进食。
被困第十天,当地官员派出救援队,将杜甫救了出来,并拿出好酒好肉给他充饥。
杜甫许久没有沾过荤腥,得到饭菜后就立刻大快朵颐起来,全然不顾食多伤身。
当晚,他感到腹部胀痛难忍,第二天就撒手人寰了。
《增广贤文》说:“爽口食多偏作病。”
意思是,美食吃太多就会引发疾病。
当今社会,琳琅满目的美食遍地都是,因此节制食欲对于当代养生尤为重要。
嘴上不把关,那么使用任何保健方法,都是徒劳。
○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译文:思虑太多,精神太集中,会导致体内气息滞留,不能正常运行,因而出现气息郁结。
感悟:庄子说:“为外刑者,金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意思是,外在刑罚,不过来自金属和木制刑具;而内在受罚,则是烦恼和担忧所致。
一个人心事重重,其精神必然混乱,从而影响身体机能,导致疾病乘虚而入。
医圣张仲景曾为一名同行看病,对方一直为自己没有继承人而烦恼,为此得了顽疾。
张仲景为其开了一副假药方,同行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于是逢人便诉苦,说自己被骗了。
但他不知道,此时自己的病已经好了大半,因为注意力转移,胸中气结自然就散了。
《养生要集》说过:“多思而神怠,多念而志散。”
人心只有拳头那么大,装不了太多东西。
心事太多,超过限度,则免不了种下病根。
只有把心放空,才能驱散一切烦恼忧愁,还自己一身轻松。
▼
《黄帝内经》有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体正气充盈,邪气不易入侵,就不会发生疾病;而邪气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因为正气已经衰竭。
正、邪二气互搏,正如一阴一阳此消彼长,有其自然而成的规律。
所谓养生保健,就是遵循这套规律,保养正气,抵御邪气,从而让疾病没有生长空间。
培养以“防”为本的养生意识,才能以最小成本,获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