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成了培训机构,老师成了教培人员,怎么样呢?

发布时间:2024-11-17 15:25  浏览量:3

教培的老师算老师吗?

“学校变成了培训机构,老师成了教培人员。”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正规官方媒体说的,原文的标题是,“学校三大怪:教育的灵魂是这样失去的”。

文中说的三大怪,一怪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二怪是“不读书的教师在教读书”,三怪是“教育已退化为一种‘训练’”。前面这句“学校变成了培训机构,老师成了教培人员”,是为了说明这第三怪的。

这句话的内涵是:培训机构的教培人员不懂教育,他们只会往孩子的脑子里强行装进解题方法,根本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批判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先天缺陷”,然后,“即使进了最顶尖的北大清华,漂洋过海,也常会‘爆雷’”。

教培最终出演背锅侠,意不意外?

你瞧,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是培训机构来背锅。但是,专家有没有想过,学校是如何变成培训机构的?学校老师是如何变成教培人员的?学校老师和教培人员的区别在哪里?这种占着先天优势对教培人员的歧视,真的是专家思维吗?

一位老师的优秀,不在于他有什么平台背景,也不在于他有多少荣誉光环,跟呆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没有关系,而在于他自身的素养。他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都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努力的老师,学校里有,培训机构也有。反过来说,平庸甚至失德的,学校里有,培训机构也有。抬高学校,贬低培训机构,是“二极管”思维,要不得。

一位老师的优秀,不在于背景平台

那些只注重解题训练的培训机构,他们的教学理念是怎么来的呢?稍微深究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只是接了学校的棒。培训机构大量繁衍的历史并不久远,当学历成为工作的敲门砖,当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而学校老师的确也没有办法或者无暇顾及的时候,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算起来不过二十来年光景。

这样的培训机构,注定是要为提分服务的。但他们并没有特殊的提分手段,只能向学校取经。学校里做一遍的,他们做三遍;学校里无暇顾及的,他们加班加点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培训机构,其实是学校的升级版,他们将学校的应试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一直在改革,为什么改个不停?

学校里有应试教育,也有素质教育,但具体哪一种多,哪一种少;哪一种做得比较实在,哪一种做得比较花哨,这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我们一直以来的学校教育,一直都在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想要做得更好。如果已经很好了,那就不需要改革,而需要维持,需要延续,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光大。所以学校教育做得好不好,与其找培训机构来背锅,不如实实在在地下功夫研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校外培训机构也有应试教育,也有素质教育。与学校不同的是,培训机构没有财政扶持,没有硬件支持,所以不管怎么做,都必须自己养活自己。这意味着培训机构不管想在哪方面吸引家长主动付费,都必须比学校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提分,努力营造焦虑,或者努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

这其中有只努力提分,营造焦虑,但不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也有只努力营造焦虑,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但并不提分的。学校里也有一样的现象,特别是开展有偿家教的,这两方面都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为什么要三令五申严禁老师开展有偿家教?因为它有大平台资源的加持,作恶的能量远远超过培训机构。

教育中的另类,是不是一道光?

当然,这其中也有少数另类,坚守教育良知,坚守教育规律,潜心研究教育的素质发展与功利成绩齐头并进。这样的另类,校内校外都有,都不容易。如果从更宽广的角度来说,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每个阶段,都有这样的另类,他们可能在体制内,也可能在体制外,历史回望时会说,这是人类教育的光。

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把校内和校外形成对立。不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有搞歪风邪气的,也有认认真真做教育的。师者从仁,育者从善,评论教育的事,要积点口德才好。

更多教育智慧,请持续关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