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最应该树碑立传的十大中医
发布时间:2024-11-09 20:51 浏览量:6
中医,让国人引以为傲!它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中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在中医发展史上,有哪些人为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致后世念念不忘?我顺着时光隧道,拨开层层云雾,寻觅中国古代史上最应该树碑立传的十大中医!让他们不朽的名字,在后世依旧熠熠生辉!
第一位 开端鼻祖黄帝
黄帝二字,如雷贯耳。作为炎黄子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在《山海经》里,黄帝起先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后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相传击败神农氏,杀死蚩尤,黄帝执政百年。黄帝被后世认为是尧、舜、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及后世众多姓氏、族群的先祖。连毛主席在《祭黄帝陵文》中都称赞黄帝,“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对黄帝的威望和功绩都予以肯定的态度。
但鲜为人知的是,黄帝还是中医的先行者!黄帝同岐伯讨论脉法,被后人编纂成《黄帝内经》等书,此后又同少俞讨论针注,编纂成《针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具备最多原创医学思想之作,它的成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其成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多次整理、沿革过程复杂。
作为中医体质学的开端鼻祖,《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多种多样的体质分类方法,按书中观点,人的体质形成被归纳受到为先天、后天各因素的影响。针对人的体质形成、体质变化、体质特征、体质与养生等方面,《黄帝内经》中均进行了论述,这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黄帝内经》仅是一种理论假说,书中也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和牵强的解释,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实践来检验书中内容的真伪。
当然,该书是否为黄帝所著也还有争议。我们只要记住,历史上有《黄帝内经》这一经典著作!其丰富的中医理论,至今还有重要的启示!
后人评价,作为开端鼻祖的《黄帝内经》,不仅详尽介绍了刺络放血疗法,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也首次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观点,系统论述了情志致病的理论,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及分类方法。中医体质从《黄帝内经》萌芽,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位 医药之神神农
被称为医药之神的神农,出生地姜水,号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当之无愧的人文始祖之一,神农氏一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很多,其中就有亲尝百草,发明医药,其代表作品《神农本草经》。
它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记载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的疗效,其中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神农本草经》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书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
《本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本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经》在中医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当然,其作者是不是神农,也不必纠缠不清!
第三位 望闻问切扁鹊
扁鹊,今河北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据《史记》记载,扁鹊早年师从长桑君,得其秘方医书。之后周游列国,行医治病。在晋国,他治好了不醒之症,获赐良田四万亩。在虢国,他治好了“尸蹶”之症,令人“起死回生”;在齐国,扁鹊三见齐桓侯,言其有病,不治将恐深,但齐桓侯讳疾忌医,不久,齐桓侯病入骨髓,不治而亡。
扁鹊因医术精妙,名扬天下,而且每到一地,都能根据当地的风俗调整自己的诊治对象。在邯郸,他做妇科医生;在洛阳,他做治疗耳、目、风湿病的医生;在咸阳,他又做儿科医生。
后来,秦国太医令李醯因为嫉恨扁鹊的医术,派人暗杀了扁鹊。扁鹊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均已佚失。
扁鹊奠定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法的基础,是脉学的创始人,并被认为是“方者之宗”,医学界称扁鹊为“古代医学的奠基者”。他创立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并培养了众多弟子,开创了民间医学教育。
在医学思想方面,他首先提出以阴阳来解释病因,并将脏腑与经络学说结合在一起诊治疾病;他提倡预防思想,并提出“六不治”之说,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司马迁认为,后世把脉诊病的方法,是承袭了扁鹊的理论;范文澜称扁鹊是“总结医学经验的第一人,也是切脉治病的第一人”。
总之,在中医史上,扁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医学家,他总结和发挥了前人的经验,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这一点无可争议!
第四位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今安徽人。东汉末年医学家,中国中医外科学创始人,和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专注于方药研究。华佗一生行医各地,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声名远播,还被曹操征召为其治疗头风病。后因不愿受人役使,被曹操残忍杀害。
华佗精于内、外、妇、儿科,尤为擅长外科,他研制出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开创中国全身麻醉法实施手术的先河,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
他重视运养结合,创编的五禽戏,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强身健康、未病先防的功效,至今长盛不衰。
在医学思想上,华佗遵从于“天人相应”的思想观点,从而提出了“阳常宜盈”和“脾胃说”的医学理论,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根本,要想身体健康首先就是养好脾胃。这番论说被后世的易水学派和补土派分别奉为经典。
华佗首创脏腑辨证的雏形,即论内伤杂病、虚实寒热,均从人体五脏六腑出发。这套体系,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华佗因为在外科、麻醉学及运动医学上的贡献,被美国学者尊称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氏。
在华佗的所有成就中,当属外科手术、麻沸散及五禽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深,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外科学的鼻祖、药物麻醉术的先驱、中国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首创者。
后人评价,华佗的医术,杜夔的音乐,朱建平的相术,周宣的占梦术,管辂的卜筮术,都特别的玄妙,堪称非同寻常的绝技。
第五位 万方始祖张仲景
张仲景,今河南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传世。张仲景如有神功,他用药组方,高深莫测,受到从医者的敬仰。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仲景早年师从同郡的张伯祖学医,精研古代典籍、经方。曾因准确预言侍中王仲宣的病而知名。汉灵帝时期张仲景被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建安年间,张仲景因家族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于大疫,使其定立研学医术之决心。
张仲景依据《素问·热病论》宗旨,扩充了《汤液经》的内容,结合大疫的实践,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卷,后来又补充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
《伤寒杂病论》是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理法方药兼具的医学专著。张仲景立足于生命本质,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天道,立足于生命本能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创立了中医系统的理论体系,统一了六经辨证的方法系统,确立了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构建了中医顺势利导调节生命恢复和谐状态的思想体系,予以后世中医临床的法度和标准。
张仲景医学思想诞生在“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建安大疫中,他与华佗、董奉并称建安三神医。与扁鹊、华佗、李时珍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伤寒杂病论》探索医学深奥的理论,里面的医方称得上是千古医方的始祖,汉魏以来,凡学医之人,均学习张仲景,后代医家均遵循其理法方义使用,不敢变动,学医之人均尊崇张仲景为医学之圣人。
张仲景集前人医学之成果,探索医理之奥秘,综合自己的临证实践,撰成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从理论到实践,理法方药俱备,系统论述了伤寒类疾病基本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治疗原则和施治方法,以六经辨证原则论述伤寒及各类杂病的诊疗方法。确立了中医学六经辨证、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后世众多医家均视张仲景为医学之圣人,视仲景之方为众方的宗师、万方的始祖。将《伤寒杂病论》与《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四大中医典籍。
第六个 中医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今陕西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天资聪颖,有悬壶济世之志,曾在周宣帝时期朝廷多有变乱时,于太白山隐居,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奉召入京。他在行医期间著有《千金方》等医学著作,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唐高宗显庆四年,孙思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在外科疾病治疗上有独创的见解,主要表现在用药的特点及形式的多样性。他对外科疾病的诊断运用整体思想,审证求因,四诊合参,断病之浅深,对后世外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在内科方面继前人成就,对疾病分类诊断、治疗都有科学建树,他重科学、重预防,发展养生长寿之道,融汇儒释道的养生精华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对继承和发掘中国医学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孙思邈在妇科上也有重大贡献。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把妇人病置于诸病之首。《千金要方》中有关妇科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失为一部妇科专著,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分科奠定了宝贵基础。
此外,在儿科方面,孙思邈提倡小儿疾病独立分科,主张合理喂养调摄,重视儿科的护理保健等。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对儿科专科论述,使儿科有了独立的内容,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儿科学专著,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医学儿科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孙思邈在针灸学上曾做出巨大贡献。他在临床上提倡针、灸、药并用,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先进思想。他在总结古代文献各种刺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刺灸法理论。
有中医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在医术方面造诣深厚,还被称为“名魁大医”“百代之师”;他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发前人之所未发,启后人之枢要,他的医学贡献为中国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七个 医中之圣李时珍
李时珍,今湖北人,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青年时曾考取秀才,此后一直随父行医。曾受楚王朱英燎举荐,在太医院任院判之职,为正六品,主要为太医院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在这期间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并时常出入御药库、寿药房以及京城著名药店。后认为太医院不宜久留,故而辞去职务,回乡行医。
晚年时,李时珍被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经过多年的行医实践与对前人著作的细致阅读,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门类齐全,收录药物、药方种类丰富,并且附有药物形态图,为中国医药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之外,还著有《浙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时珍改变了过去对于药物较为混乱和模糊的人为分类方法,创立了科学的药物分类体系,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对已有的药物品种进行了科学辨析分类,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药物种类,对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坚持推陈出新,发展本草学。先参考前人诸家成果,收集基础资料,辨证考察诸家说法的异同,汲取前人的正确见解,补充缺少的部分,纠正错误的部分,并补充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现出其独创性与专业性。
李时珍的著作影响世界,也成为世界公认的杰出科学家、思想家。《本草纲目》曾流传到亚洲一些国家,被作为医药书籍流传、翻印、翻译、学习。还通过西方来华传教士和驻华使馆人员传入西方,为西方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后人评价,李时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广罗博采,曾费二十年之殚精,造福民生,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着民族生命永生。
第八位 法医鼻祖宋慈
宋慈,福建人,法医学家。
宋慈,以自己的检验实践并参考前人的法医学论著,完成《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为中国古代法和法学作出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法医学的发展。被后世誉为“世界法医学奠基人”、法医学之父,西方尊他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主要成就和影响体现在:
一是时间早。比西方十七世纪初意大利法医学家菲德里的法医学著作,早三百五十多年。
二是内容涉及广。涉及生理、药理、预防、诊断、治疗、急救、检验等医学领域。
三是本土影响深。此书问世后,南宋理宗皇帝授予宋慈资政殿学士衔,还下旨把《洗冤集录》颁行全国。是理刑官必读书,是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基本准则,在中国沿用六百多年。之后出现的《平冤录》《无冤录》等同类著作都是以它作为基础的。
四是国际影响大。该书先后传入朝鲜、日本,成为当时选拔司法类官吏的必考科目。后被译成朝、英、俄等国文字,对中国及世界法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世评价,前苏联出版的《法医学史及法医检验》一书将宋慈画像刻印于卷首,尊宋慈为“法医学奠基人”。
第九位 幼科鼻祖钱乙
钱乙,今山东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曾因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孩的疾病,声誉卓著,曾任太医丞。
钱乙自幼随姑父行医,精通本草。钱乙根据小儿体质的特殊性,自创了最早的儿科用药六味地黄丸,并改良了金匮肾气丸,主治小儿先天不足。还制成了小儿出痘疹时用的升麻葛根汤、治心热的导赤散、治气急喘嗽的泻白散、治肺寒咳嗽的百部丸、治寄生虫病的安虫散等。
钱乙最初以治疗小儿疾病闻名,继承了重治未病,兼治已病的中医传统,此外也精通内科、外科及妇科等科别的疾病,诊视精准且用药准确。
钱乙平生注意研究方药,于本草尤邃。钱乙著作很多,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皆已散失,只留存下来《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小儿药证直诀》,上卷论脉法治法,中卷为医案,下卷为方剂,较全面地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及小儿常见疾病论治方法,还记载了一百二十多首方剂,是中国留存的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儿科专著。《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称钱乙的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钱乙主要成就,在学术内容上,一是“五脏辨证”法,二是主张保养养生,三是通过面部诊病。
在临床应用上,钱乙学习时,“不名一师”,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如他的六味地黄丸。因此,有人认为钱乙是开辟滋阴派的先驱。此外,钱乙还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
后人评价,钱乙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许,而且对中医辨证学、方剂学均有较大影响。他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阐释了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他精通中医的至高境界,望诊,在中医历史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第十位 针炙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今宁夏人。他边耕边读,博览儒家经典百家,被称为“书淫”。他淡泊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
皇甫谧始终不仕,潜心著述。在医学上,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学著作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十卷,是中国针灸学名著,被誉为“针灸鼻祖”。晚年,他患上风痹疾,但仍然不停地著述。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在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该书共收录穴名三百四十九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一百八十九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
该书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今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皇甫谧正因为如此,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
《针灸甲乙经》,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六百五十四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后人评价,大器晚成惊世人,屡辞皇诏做平民。发扬文史多高见,撰写诗书数匠心。甲乙针经心血铸,功名医学古今闻。身残岂囿志千里,稀世奇才睿智神。
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在没有西医之前,中国唯一的治疗手段!不忘中医,并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中医神圣的使命!相信中医,宣传中医,这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为十大中医树碑立传,则是我乐此不疲的义务!
- 上一篇:这三大系列首度集结!今年优衣库又会有哪些“爆品”?
- 下一篇:刀郎啊!你可听仔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