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些文言文技能,英语翻译算个P啊

发布时间:2024-10-29 13:09  浏览量:1

一 操作标准

1. 能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尽量逐字逐句对应:让改卷子老师更容易判卷儿,你也更容易拿分。

2. 实在不行,请记住:

(1)整体通顺,符合语境,才是老师们真正的改卷标准

(2)想让(1)有效,你要给出足够诚意:字迹工整干净、已经尽量逐字对应……

(3)不要自作聪明

二 实操总要注意的点:

1. 关键信息,必须保留:

(1)人名、地名、朝代、年号、谥号、庙号、爵位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含义固定的词汇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官职,人名,必须保留

(2) 成语,古今同义: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劳苦而功高”是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所以“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2. 能用日常用语表达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1)有对应关系的,直接换成对应词:

1)古人讲“书”,现在讲“信”

2)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

3)古人讲“首”,现在讲“头”

4)古人讲“食”,现在讲“吃”

(2)古今异意,就直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2)沛公居山东——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

(3)通假字要换成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2)其中“距”译成了本字“拒”——接纳,译为“进来”。

(4)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1)渔樵于江渚之上——在江边捕鱼砍柴

2)“渔樵”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打鱼砍柴”

3)词性,是语境决定的。这话,英语适用,汉语也适用。

(5)昼夜勤作息:

1)从早到晚勤于劳作

2)“作息:只强调“劳作,劳动”,跟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里指:工作与休息)

3. 语序,白话文的,才是最好的(从考试角度)

把英语里的东西,直接拉过来,就是标准了:除了主谓宾,主系表,别的都是异端。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各种前置。他们具体前置了啥,不重要——无非就是他想强调那东西。作为学生,我们只需要知道:

把前置的东西,拉回到他本该在的地方。

(1)主谓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3)主打一个: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到最前边

(2)宾语前置句:

1)大王来何操

2)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3)拿来了啥东西,说话人最看重

(3)定语后置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

2)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

3)他还是个孩子——文言文版

(4)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还要深

3)怎么来的,最重要

4. 能不出现的东西,就不要出现了

整体通顺,符合语境,才是老师们真正的改卷标准。

无论英语汉语,卷面阅读翻译,这句话都是我们做事的真正标准。

具体到文言文上,有很多东西,完全没必要出现:

(1)登轼而望之

1)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

2)表带出动作是依次发生的就好

3)登上战车远望齐军(选自《曹刿论战》,看下全文,就知道添加的东西是哪里来的)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因利乘便,是互文

2)可以合译:(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3)再啰嗦一遍:能用整体框架解决的问题,不要磕细节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2)为了凑字数(也可能是音韵),古人经常上车轱辘话,重复的词汇——解释清楚整体就好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 原句省略的东西,咱不能省:

翻译出的成品,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完整句子的意思是:主谓宾,主系表,二选一。修饰性的东西,可以自由,但主谓宾,主系表,必须完整。

(1)省略主语(动作发出者):

《桃花源记》:“(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曹刿论战》:“(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省略谓语(中心动词):

《捕蛇者说》:“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省略宾语(承接动作者):

《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6. 文言文里的修辞,要在翻译里体现出来:

(1)比喻的翻译

1)明喻:直接作比较

A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云”“响”“景”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暗喻:原主直接拥有比喻对象

A 秦王有虎狼之心”

B 译为“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3)借喻:没有原主,只有比喻的对象

A “纵一苇之所如”的“一苇”

B 译为“一片苇叶似的小船”。

(2)借代

1)用一个东西,代替另外一个

2)比如“沛公不胜杯杓”中“杯杓”代指酒力

3)常见的借代对象,需要积累。后面实战中,请多注意。

(3)互文的翻译

1)前后两句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

2)互文在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米翻译

3)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应译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一起上了船”。

(4)婉辞的翻译

1)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把话说得很含蓄。

2)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3)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有事”,特指发动战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