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卫视节目预告 | 艺术家 · 鲍古风

发布时间:2024-10-25 20:04  浏览量:3

他纵贯古今、融通中西,山水、花鸟、人物兼具。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现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魅力!10月26日19:30海南卫视《艺术与岛》,请跟随主持人丛薇一起去认识艺术家鲍古风。

2024年10月26日19:30 播出

海南卫视《艺术与岛》

《艺术与岛》栏目制片人、编辑、导演、

主持人 丛薇

艺术家 鲍古风

丛薇与鲍古风

丛薇:“如何保留中国画的传统属性、保持时代的审美特色”是中国画创作者经常探讨的课题,画家鲍古风独辟蹊径,巧妙地借用西方新古典主义思想,保留了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格调以及鲜明的自然造型。他融今入古,把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东方形式美感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体系。本期《艺术与岛》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认识艺术家鲍古风。

艺术家鲍古风的作品涵盖极广,人物、山水、花鸟等领域虽画种不同却风格统一。他的人物画造型生动、笔精墨妙,山水画浑厚空寂、苍郁雄润,花鸟画意境深远、充满田园逸趣。

《赤壁怀古》

鲍古风:这幅画是我根据《赤壁怀古》而作,每个人在读这首诗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想法。对我而言“赤壁”可能只是一个符号,每个时期游赤壁的人心境都不一样。我们在看这张山水画的时候关注的第一要点是山和绝壁,千丈之高的赤壁下方有一潭静静的江水,两个人坐在船上笑谈古今往事。当看到这个场景时后人的内心是平静的,但古人当时的心情可能是壮怀激烈的,这种古今对照构成了画面的整体气韵。这幅画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打破了传统形式,构图丰满,有种当代性,黄色调勾画出了落日斜阳的感觉,整幅画体现了自我表达的一种心境。

鲍古风的古意人物画造型夸张且充满趣味性,其中不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无论是东坡居士、布袋和尚,亦或庄子、李白,鲍古风皆赋予这些传统人物以时代画面。

《人生得意需尽欢》

鲍古风:这幅人物画描绘的是李白的《将进酒》,我在画中将不同人物进行了组合。李白的人生跟我们的人生不尽相同,但是唯一相同的是我们的身边都有很多好朋友,因此我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写于画中,意为朋友相聚要高兴起来,畅怀痛饮。画中的小老虎、马等动物元素起到了穿插的作用,把人间百态、世间万物融在了一起。从传统文化上来看,老虎是“福”的意思,它让整个画面充满喜气,让大家觉得人生就应该像李白那样洒脱。

鲍古风的笔墨贯穿着清疏散淡的气韵,如清茗般淳朴恬静。画面不浮、不燥、不火,用线用墨或深沉厚重、或行云流水、或古拙天成。他的画浓淡相生、笔酣墨畅、不泥一法,布局繁简之中自有法度,勾勒出天趣稚拙之气,他以现代人的思想诠释着传统的理论。

《朝辞白帝城》

鲍古风:这是一幅六尺大画,画的是当年李白离开白帝城时顺江而下的愉悦心情,但这张画在整体构图和气韵上有别于传统形式。传统绘画里画山水有“三远法”,即高远、平远、深远,但我在处理这张画的时候采用了俯视的方法,应该算是山水画创作里的另外一种远法“俯远”,也就是从上往下看。画面中轻舟顺着江流而下,两只黑猿在丛林之间啼叫,李白的神情淡然而超脱,整个画面有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竖式构图的形式描绘出了长江的气势,写意和工笔也运用其中。

鲍古风的画作往往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宁静的天地。他笔下的形象不论是神态还是动作,都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人诗意的独到解读。

丛薇:小鲍老师,你的作品虽然是传统题材,但却表达了一种新的意境,从笔墨、线条、构图上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它和传统笔墨相比有哪些不同?

鲍古风:我的笔墨技法是从传统里走出来,但又深挖传统基石,从更早的、更本真的中国画的基础里挖掘出色彩、构图和不同的理念,融入到当代人的审美中,形成了现在的绘画方式。

鲍古风:以这张画来讲,它的笔墨次序和行笔语言上都沿用了传统的笔墨技法,人物造型的开脸、服饰相对来说也比较传统,但总体来看它的气韵又跟以往明清时期、唐代的气韵有所不同。画中的色彩是我从敦煌壁画里沿用过来的,这种色彩有别于明清时期的绘画用色,因为在明清的文人画不重色,但是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我发现重色彩也可以达到一种清疏散淡的程度,所以我将色彩的运用从敦煌壁画及魏晋绘画里移过来,融入到了当代绘画中。整体绘画的构图也打破了传统构图的形式,采用了在壁画上常见的“竖式构图”,所以整体看上去气韵有所不同。

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在鲍古风的画里都不失空灵之气。这些作品既是画家内心的写照,又是对客观事物的传神再现。画面的自然之美超然于画外,有着强烈的现代感。

丛薇:听说你的绘画基础来源于小时候的家学,你是从几岁开始画画的?

鲍古风:我父亲比较喜欢文学,他对文学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把文学的感染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传递给了我。当我觉得文学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境时,就开始用绘画来表达。我从小学时开始画画,那时也没有系统地进行学习,只是反复临摹,通过临摹徐悲鸿的《雄鸡》《醒狮》等作品,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就师从上海海派老艺术家顾炳鑫先生学习绘画。

左:鲍古风与老师顾炳鑫

右:鲍古风于北京画院门前

1999年鲍古风来到北京画院学习,这段经历对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京画院学习期间,鲍古风接受了专业训练并得到了多位国画大师的指导,这不仅提高了他的绘画技巧,更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

鲍古风:北京画院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专业研究机构,我去那儿进修的时候才真正进入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当中。那时跟随纪清远、卢平、石齐、王文芳、杨延文等老师学习,在他们的熏陶和引导下,我对中国绘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老师们在艺术上的思维模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鲍古风提出了“新古典主义中国画”的概念。他不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材料和新工具将传统笔墨技法发扬传承。巧妙的笔触和墨色的运用让传统山水画的意境、气韵生动巧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丛薇:我知道你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概念,请给大家解释一下。

鲍古风:“新古典主义”是从整个国画艺术里广泛地挖掘传统,为现在的创新所用,它要从人文思想、构图、色彩等方面深入研究,既结合于当下审美,又符合于传统审美意识,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创作。古人常说“人物是山水画的灵魂”,在一个万山重叠的景色里如果有了人,画面就生动了。古人总是要寄情于山水,如果缺了人,山水就缺了一种灵性。

鲍古风不断探索的“新古典主义中国画”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在中国画的传统之上开拓思路、拓展空间。他把中国传统的历史经典人物放在国际化的艺术空间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与西画的素描写实不同,鲍古风放弃了造型的写实性,更注重意向性的表达,增强了人物、动物、山水景观的意向性,使画面表达更具诗意浪漫的情怀。

ART ISLAND

艺术是个人主观性的创作,要保持艺术的敏锐力是艺术家鲍古风一直坚守的学术态度。他在“新古典主义”绘画体系上的探索就是为了时刻保持创作的新鲜感,让我们期待鲍古风在“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创作上开辟出新的天地。

——丛薇

鲍古风·作品欣赏

《和风·清音》

180x227cm 纸本

《天地大美》

《李白送王伦诗意》

《闪光物态弄春辉》

138X69cm 纸本

《山水有清音》

《明月金辉》

138X69 纸本

《大吉图》

136X68 纸本

《坐看云起时》

136X69 纸本

海南卫视 《艺术与岛》

外部推荐